中國共產黨新聞>>黨史頻道

1977年南斯拉夫總統鐵托訪華台前幕后

龔獵夫
2013年04月26日09:50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時好時壞的南蘇關系

1977 年8 月,在歡迎宴會上,鄧小平舉杯向南斯拉夫總統鐵托(右)致意

南蘇關系雙方的關鍵人物,一是眾所周知的斯大林,另一位就是鐵托。二戰期間,共產國際要求東歐各國共產黨執行“兩階段”革命論,即第一階段,取得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第二階段,待戰后再進行社會主義革命。但南共認為,這是一場由南共領導的、農民為主要成員的、各民族共同參加的人民解放戰爭。根據這一實際情況,民族革命與社會革命必須同步進行。1943 年11 月29日,南斯拉夫全國解放委員會成立,這是一個具有人民政權性質的機構。從此,南蘇關系存在潛在的裂痕,斯大林對鐵托的特立獨行已心存疑慮。

二戰結束后,遵照斯大林的旨意,1947 年9 月,蘇聯、南斯拉夫等9 國共產黨和工人黨代表在波蘭召開會議,決定成立共產黨和工人黨情報局。主要任務是,在各黨自願基礎上協調各黨工作,交流經驗和互換情報。斯大林的意圖明顯在於控制東歐各國的戰后發展方向,要求他們嚴格照搬蘇聯模式,不能有絲毫改變。但是,由鐵托領導的南斯拉夫反對這樣做。1948 年3 月27 日,南蘇兩黨分歧公開化。

1953 年3 月,斯大林逝世后,南蘇關系才出現轉機。6 月,蘇方建議雙方互派大使實現兩國關系正常化。1955 年5 月,赫魯曉夫率政府代表團訪南,在機場宣布,蘇南關系史上“烏雲密布的時代已經過去了”,希望雙方捐棄前嫌,排除障礙實現兩國關系正常化。

正當蘇南關系全面改善的時候,發生“波匈事件”,蘇南關系再度緊張起來。1956 年9 月19 日,赫魯曉夫秘密到南斯拉夫雅得利亞海邊“休假”,同鐵托會談試探鐵托對東歐局勢的態度,並向南施壓。一周后,鐵托去克裡米亞做“狩獵旅行”,繼續同赫魯曉夫會談。11 月,鐵托在濱海城市普拉發表講話稱:10 月24日,蘇聯第一次出兵匈牙利是絕對錯誤的﹔11 月4 日,第二次出兵干涉同樣令人遺憾,但卻是必要的,因為匈牙利出現了社會主義遭到顛覆的危險。

1957 年11 月,12 個社會主義國家的共產黨和工人黨在莫斯科召開會議,通過《莫斯科宣言》。南認為,這項宣言中的一系列觀點和評價與南共盟的立場截然不同,因而拒絕簽字。南特別強烈反對維護社會主義陣營的提法和以蘇聯為首的觀點,強調蘇聯和蘇共在共運中不能成為“思想、組織和其它問題的仲裁者”,也沒有“在當代條件下進一步發展和運用馬克思列寧主義的仲裁權”。1958年南共盟七大通過了《南共聯盟綱領》,引起了軒然大波,遭到所有社會主義國家的攻擊。

1968 年8 月21 日,蘇聯等5 個華約國家出兵捷克斯洛伐克,南共聯盟堅決反對這種軍事干涉,並積極進行戰備動員。蘇聯此次出兵令羅馬尼亞也十分緊張。8 月23 日,羅駐華使館舉行國慶招待會,周恩來總理破例出席。羅馬尼亞駐華大使希望周恩來就東歐局勢發表講話。周恩來說,要我講話我就要“放炮”。羅馬尼亞駐華大使表示說,歡迎總理“放炮”。周恩來強烈譴責了蘇聯“社會帝國主義”的侵略行徑。對周恩來的講話,羅馬尼亞和南斯拉夫都十分滿意,感到了來自中國的強有力的支持。從此,鐵托同齊奧塞斯庫在南歐結成同舟共濟的聯盟,中羅關系的發展開始進入快車道,中南關系也逐漸回暖,並很快恢復了正常的外交關系。

1971 年,勃列日涅夫訪南后,南蘇關系不久也恢復了正常化。從那以后,中國走向國際共運的舞台中心,替代了南斯拉夫同蘇聯進行了長期的激烈論戰,並最終導致於1969年在東部珍寶島、西部鐵列克齊發生武裝沖突。

(責編:王新玲、孫琳)


相關專題
· 期刊選粹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