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張素華
2013年05月08日08:13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第一個引起毛澤東嚴重警覺的,便是“兩個過渡”的問題。那是在1958 年10 月,當人民公社剛剛搭起架子,很多問題都沒有弄清時,就出現了一些地方紛紛宣布人民公社為全民所有制,宣布兩年或三年、四年進入共產主義的現象。尤其是河北省的徐水縣、河南省的修武縣等宣稱實現了全縣全民所有制,並將在兩三年內“向共產主義過渡”。得到這些信息,毛澤東開始意識到是不是太快了,心裡有些不安,於是派人到這兩個地方進行調查,他自己也離開北京到河北、河南了解情況。一路上他聽到了更多的信息,越發覺得問題嚴重。
當時人們的思想認識還相當膚淺,以為實現了全民所有制,就是建成了社會主義。社會主義建成了,很快就可以過渡到共產主義,就可以按需分配,過上幸福生活了。1958 年8 月北戴河會議作出的《中央關於在農村建立人民公社的決議》就提出,少則三四年、多則五六年或者更多一點時間就可以實現全民所有制。北戴河決議的墨跡未干,一些性急者就宣布由集體所有制過渡到全民所有制了。為了迅速糾正這種“左”傾急性病,1958 年11 月2 日至12 月10 日,毛澤東馬不停蹄連續召開會議,討論解決在“兩個過渡”等方面存在的問題。
毛澤東通過對徐水、修武等地情況的了解,感到很不樂觀,得出的結論可以說就是“窮過渡”。
這時他開始意識到北戴河決議開了海口,講快了,非有點修改才行。到了武昌會議期間,他又說,北戴河決議“恐怕犯了冒險主義錯誤了”。為此,關於由集體所有制過渡到全民所有制,由社會主義過渡到共產主義大體需要什麼標准、需要多長時間?什麼叫建成社會主義,什麼叫過渡到共產主義?毛澤東叫大家議一議。
當時的毛澤東,雖然認為實現全民所有制就是建成社會主義,但他對全民所有制進行了界定。他說:過渡到全民所有制的主要標志,就是產品可以在全國調撥,像國營企業鞍鋼那樣。而徐水和修武等地,他們的產品隻能在縣內調撥,不可能在全省或全國調撥,若在全國調撥,農民不會答應,必須通過交換才行。所以,他們隻能算縣的全民所有制,公社所有制,實際上是大集體所有制,不能叫全民所有制。現在這樣做是把全民、集體混起來了,以為差不多共產主義已經來了。這太容易了!恐怕不利。他還說:“有一種樹,叫鑽天楊,鑽得非常快,就是不結實,建設搞得太快了,可能天下大亂。”他提出要劃清兩個界限:一是集體所有制與全民所有制的界限,一是社會主義與共產主義的界限。
上一頁 | 下一頁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