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黨史頻道

陳賡有何軍事謀略 成為開國大將

夏明星  張 瑋  高桃源
2013年05月10日08:32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戰略藐敵,戰術重敵

陳賡十分贊同毛澤東的觀點:戰略上敢於藐視敵人,戰術上必須重視敵人。簡言之,就是“戰略藐敵,戰術重敵”。

1937年9月,八路軍第一二九師開赴抗日戰場。作為世界列強之一,日軍的戰役、戰術指導能力不容低估,低估了會犯輕敵的錯誤。早在8月28日,他就在日記中透露隱憂:“據我這幾天考察,最近部隊教育較偏重於政治(當然有它的作用),對軍事方面不免要鬆懈些﹔即使有些軍事教育,又過於偏重制式教練,所以至今部隊的戰術教育還是沒有開始,這是重大的損失。在今后的殘酷的抗戰中,憑著過去的一沖,是無濟於事的。”

為提高第三八六旅的戰斗力,陳賡大抓部隊軍事訓練,從一則日記中可見一斑:9月21日,“早餐后,仍到十一連。到時該連已全部在野外,准備班進攻動作的演習。因連排干部無准備,動作無秩序。我認為這樣演習必無結果。當由我親自指導,以一班作示范演習,一面動作,一面講解,動作一段,講評一段。下午,召集排長、班長,垂詢班排近況。我講了一些關於鞏固部隊的具體辦法及班排長的領導方式,大家都很樂聽”。

由於堅持“戰略藐敵,戰術重敵”的策略,第三八六旅捷報頻傳:10月24日、26日,重疊設伏於山西平定縣七亙村,痛殲日軍300人左右,繳獲騾馬300多匹﹔11月2日,誘敵深入到山西昔陽縣黃崖底,“僅我七七二團以突然火力襲擊行進之敵,斃敵約300,斃騾馬400余”。1938年1月,美國駐華大使館武官卡爾遜到第三八六旅訪問,他由衷地贊揚說:第三八六旅戰略、戰術卓越及善於聯系人民,“是中國最好的一個旅”。

1950年10月19日,志願軍入朝參戰,抗美援朝戰爭開始。當時,仍然有許多人對參戰抱有疑慮,陳賡卻堅決支持中央的決定,並認為對敵之策是“戰略藐敵,戰術重敵”。1951年3月初,中央任命陳賡擔任志願軍第三兵團司令員兼政委(6月,又兼志願軍第二副司令員),他立即開始調兵遣將。

在乘機從昆明飛往重慶的途中,陳賡和身邊工作人員戴其萼談話,把“戰略藐敵,戰術重敵”作為自己的用兵特點:“你常在我身邊,深知一打起仗來,我就幾晝夜不睡覺,因為我反復思考,預想了各種可能發生的情況及處置的對策,所以從表面看來,我指揮作戰從容不迫,胸有成竹,處置臨時發生的情況迅速果斷。可是從戰斗打響之前直至戰斗結束,我的思想一直處於緊張狀態,因為我擔任主要指揮任務,身系戰斗、戰役的成敗和部隊的安危,稍一疏忽,就會招致作戰損失,增大部隊傷亡,責任重大,所以內心處於長時間的緊張之中。……人們都說我是個樂觀主義者,無憂無慮,成天高高興興。從戰略方面說是這樣的,我堅信革命必勝,不怕任何艱險,不計個人安危。但在戰斗中我不是盲目樂天派,總擔心考慮不周,招致作戰損失,總怕發生意外情況,思想上一直保持高度緊張,而不能有任何鬆弛。”

陳賡抵達朝鮮戰場后,一過鴨綠江就想盡辦法多方了解敵情我情﹔到了志願軍司令部,他更是抓緊時間做這方面的工作。8月28日,他在日記中寫道:“美帝是整個帝國主義的支柱,政治軍事都有一套,作戰上非常客觀,不株守成規,善於變化。五個戰役(抗美援朝第一至第五次戰役)中,各有其花樣,我們絕不能忽視,必須加緊准備,拼命訓練部隊,想一切辦法加強火力,改變戰術﹔對它一點也不能鬆懈,然后才能將其戰勝。這幾天均本著這點精神教育部隊。”正是由於“戰略藐敵,戰術重敵”,陳賡指揮的戰役、戰斗無往不利。

(責編:孫琳、王新玲)


相關專題
· 期刊選粹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