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黨史頻道

陳賡有何軍事謀略 成為開國大將

夏明星  張 瑋  高桃源
2013年05月10日08:32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黨史博覽》授權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獨家發布,請勿轉載)

作為人民軍隊的一員名將,陳賡幾乎親歷了20世紀上半期中國的各種軍事斗爭:1924年5月,投身國共合作的大革命,兩次參加東征同廣東軍閥陳炯明作戰﹔1927年8月,奔赴土地革命的烽火中,相繼在紅四、紅一方面軍戰斗過﹔1937年8月,躍馬民族抗戰的疆場上,與日軍周旋在太岳山區﹔1946年6月,揮戈在解放戰爭的激流裡,從山西大地打到雲南邊陲﹔1950年7月、1956年4月,為支援越南抗法斗爭,兩度參與運籌越軍攻防大計﹔1950年12月,為抗美援朝保衛和平,出任志願軍第二副司令員,襄助彭德懷屢敗“聯合國軍”。

在漫長的軍旅生涯中,在和國內外各種對手的較量中,陳賡一步步成長為開國大將。在革命的征程中,他形成了經過戰場檢驗的、極具指導價值的軍事謀略藝術。

上下同欲,動員民力

《孫子兵法》指出:“上下同欲者勝。”通俗地說,老百姓與國家、軍隊同心同德,這樣的國家、軍隊就無往不勝。陳賡在黃埔軍校就接觸過《孫子兵法》,非常稱道這句話,並形成了“上下同欲,動員民力”的策略思想。

1937年11月,上海、太原相繼淪入日軍之手,八路軍第一二九師首長發出組織人民武裝、開展游擊戰爭的指示。對此,第三八六旅旅長陳賡深以為然,並高瞻遠矚地講過,“敵我斗爭的勝負,決定於人民,首先是敵佔區人民的態度”。根據這一正確認識,他主張在抗戰中應採取“上下同欲,動員民力”的策略。

要“上下同欲”,就必須視百姓如父母、與人民共休戚,陳賡在這方面可謂典范。

1938年4月下旬,第三八六旅主力挺進到河北邢台縣路羅鎮,聽說當地紅槍會私立苛捐雜稅,殘酷剝削村民,並公然勾結日軍。陳賡遂指揮部隊以突襲手段解除紅槍會武裝,將其首領六七人逮捕槍決。29日下午,部隊在路羅鎮召開群眾大會,宣布了處決這些壞人的理由,並取消一切苛捐雜稅,還把繳獲的槍支發給當地群眾,組織地方抗日游擊隊。第三八六旅在邢台受到群眾熱烈擁護。5月2日,他在日記中興奮地寫道:“我們以鮮明的主張、模范的紀律及英勇的戰斗,贏得了群眾對我們加倍的熱情。我們的傷者,不必經過動員,大家都搶著抬送。農民到處列隊歡迎,送茶送飯。這種熱烈的情緒,令我們感到無限的興奮。”

要“動員民力”,即“應以最大努力,利用一切可能,動員廣大民眾加入軍隊,補充現有兵團,組織新的部隊,積蓄與擴大國家的武裝力量,以支持長期艱苦的戰爭”。

1938年秋,陳賡指揮第三八六旅兩個團向敵佔交通線開進,“第七七一團主力到平漢鐵路線以西,第七七二團到同蒲鐵路線以東、正太鐵路線以南地區活動,並抽調干部四處發動群眾,組織抗日武裝,進行對敵斗爭,還要開展統一戰線工作,宣傳中共的主張及政策,大力動員青壯年參軍。由於這些工作做得好,到12月,就以七七二團的四個連為基礎,在遼縣(今左權縣)成立了一個補充團(后改稱第十七團)。第七七一、七七二兩個團也得到很大補充,旅直屬隊也逐步健全”。

1947年秋天,陳(賡)謝(富治)大軍挺進豫西,與國民黨軍展開激烈爭奪。豫西反動勢力根深蒂固,如何才能站穩腳跟成為陳謝大軍的一道難題。陳賡又採取了“上下同欲,動員民力”的策略。他曾意味深長地說:“將戰爭引向國民黨統治區,不僅靠作戰,而且靠政策。”當時,部隊中普遍深入地開展了三大紀律八項注意教育,並發動全體官兵為群眾做好事,給群眾掃地、挑水、喂牛、割草。許多人家輕信反動宣傳逃走了,部隊就在門上貼上封條,寫著“房主不在家,不得擅進入”。隆冬季節,部隊供應困難,大家吃粗糠、咽野菜,也不動群眾一針一線。軍糧難籌,部隊卻向群眾分發糧食100萬公斤!群眾很快認清陳謝大軍是老百姓的隊伍。一天晚上,一個老人偷偷回到家中,看見水滿缸、地光光、肉沒動、牛更肥,不禁感動得流下淚來,連夜上山把躲藏的群眾叫了回來。

同時,在保持主力部隊戰斗力的條件下,陳賡抽調2000多名干部去做地方工作。他還要求部隊團以上機關都成立了地方工作隊,每個連都設有民運小組,班裡還設有民運戰士……攤子一鋪開,群眾工作也就廣泛地開展起來了。

(責編:孫琳、王新玲)


相關專題
· 期刊選粹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