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黨史頻道

貼身警衛張耀祠:在毛澤東身邊的日子

○余 瑋(北京)
2013年05月13日08:25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貼身警衛隨中央一次次“大搬家”

1937年1月13日,中共中央各機關和軍委總部從保安移至延安,張耀祠也隨同中央機關到了延安。“到1947年撤離,在陝北整整生活、工作、戰斗了10年有余。”

這期間,歷經抗日戰爭和反對國民黨蔣介石的國內戰爭,張耀祠的職務也不斷變化著,歷任八路軍駐西安辦事處副官、招待所主任,延安中央教導大隊第三中隊隊長、組織干事,延安中央警備團政治處保衛干事、參謀、組織股副股長,供給處副主任、營政治教導員,中央警備團政治處主任等職。

1947年初,蔣介石調集24個旅25萬大軍分三路進攻陝甘寧邊區,胡宗南親自率領14萬大軍氣勢洶洶直扑延安而來。正當邊區軍民准備為保衛延安與胡宗南決戰時,中共中央審時度勢,作出了暫時撤離延安的戰略決策。張耀祠記得,當時提出要放棄革命聖地延安時,中央警備團有不少戰士在思想上、感情上一時轉不過彎來。於是,毛澤東對戰士們解釋說:“……他胡宗南來延安,我們讓給他,但他沒有想到國民黨蔣介石是兔子尾巴長不了啦……我們撤離延安,意味著要解放西安、解放南京、解放全中國,這就是戰爭的轉折點。”

這年3月18日18時,中央警備團團長劉輝山、政治委員張廷楨、參謀長古遠新和時任政治處主任的張耀祠帶領兩個連和一個騎兵中隊,護衛著黨中央和毛澤東撤離延安。這時,胡宗南正以10倍於我軍的14萬大軍進攻延安,並集中了他的三分之二的空軍對延安進行狂轟濫炸,妄想給黨中央和人民解放軍總部以致命的打擊。在一片槍炮聲中,黨中央和毛澤東安全撤離了延安。

胡宗南佔領延安后,各解放區的領導紛紛打來電報,請黨中央、毛澤東遷移到晉西北、太行等比較安全的地方指揮全國的解放戰爭。毛澤東對此非常理解,但是他從全局考慮認為,自己不能離開陝北,堅持要留在陝北前線。他說:“我留在陝北前線,才能拖住胡宗南,減少其他戰場上的壓力,有利於別的戰場打勝仗。”

毛澤東堅持留在陝北,他要求:“留給我們4個半連,其余的人立即過黃河。”朱德說:“這不行,太少了,武器裝備不好,我們不放心。”劉少奇說:“再調一個團吧。”但是,毛澤東堅持己見:“隻留4個半連,兵要到前線去消滅敵人。我們靠陝北人民,靠自己保衛自己。”

從7月開始,人民解放軍轉入戰略進攻階段,各個戰場捷報頻傳。解放戰爭在全國范圍內的勝利已經在望。

8月26日,毛澤東一行來到陝北葭縣楊家溝,在這裡住了一個多月﹔11月,又來到米脂縣楊家溝(兩個地方同名)。

在這裡,毛澤東迎來了54歲生日。各解放區紛紛向毛澤東發來電報,有的直接說要為主席祝壽﹔有的說要打幾個漂亮仗,而且部署了戰役的計劃,請求中央批准……毛澤東一律都給予了拒絕。他說:“如果不是為我祝壽,我可以批准,為我個人,我不能批准。為我祝壽打漂亮仗,不為我祝壽就不能打漂亮仗嗎?”

外地的祝壽請示未被批准還情有可原,可是,在毛澤東身邊的中央機關工作人員覺得哪有不給主席過生日的道理?同時也為慶祝1947年的偉大勝利,所以一致要求要為毛澤東祝壽。於是,中央機關各大隊負責人專門在汪東興處開會研究這個問題。汪東興知道毛澤東拒絕了各地的要求,認為再搞祝壽,毛澤東肯定還不會同意。可大家一致表示:即使並不舉行什麼儀式,隻要開個晚會,和毛主席見見面就行。張耀祠回憶說:“在大家的再三要求下,汪東興去找周恩來副主席請示該如何辦,周恩來說:我看主席不會同意的,大家一再要求,你就去和主席商量一下。趁汪東興去請示毛主席的功夫,其余人便悄悄做起准備工作來。想著如果同意的話,就請一些負責人陪毛主席吃頓飯,再請晉綏軍區賀龍司令員派來的劇團演場戲。但是,機關的要求還是被毛主席一口拒絕了,他說:許多同志為革命的勝利流血犧牲,應該紀念的是他們,為一個人祝壽,太不合情理﹔部隊和機關的同志沒有糧食吃,搞祝壽活動,這是讓我脫離群眾﹔才50多歲,如果不被胡宗南打死,還大有活頭,更用不著祝壽。毛主席的態度是那麼堅決,大家實在不好違抗。”

12月25日,毛澤東在陝北米脂縣楊家溝主持召開“十二月會議”,會議的第二天——12月26日,正是毛澤東的54歲生日。各地前來開會的中央委員和地方、軍隊高級干部對毛澤東說:“我們趕上吃你的壽面了。”毛澤東風趣地說:“壽面並不能使人長壽啊!吃不吃無所謂喲。”

張耀祠記得:生日那天,毛澤東比平時更加忙碌,他聽取了大家對《目前形勢和我們的任務》講稿的討論意見后,又找各地負責人談話,詢問地方社情和群眾情緒,一談就是半天,直到衛士催得不行了才去吃飯。那天的飯也沒什麼特殊,仍是“錢錢飯”(用壓扁的黑豆與小米混煮的稀飯)和酸白菜……

為了准備迎接即將到來的全國范圍的勝利,中共中央決定東渡黃河,前往河北西柏坡與中央工作委員會會合,共同完成奪取全國勝利的歷史任務。張耀祠說:“1948年3月22日這一天早晨,毛主席、周副主席、任弼時等中央領導來到了吳堡縣的渡口,准備東渡黃河。為防敵機襲擊,渡河時間改為下午。大家的心情都很不平靜,畢竟在陝北生活、工作、戰斗了10多年時間,同陝北人民群眾結下了深厚的情誼。要離開了,總有些依依不舍。”

1948年4月,毛澤東率中央機關東渡黃河到達太行山下的阜平縣城南庄,“在這裡工作生活了一段時間,並開會決定了很多大事。毛主席長期養成了一種習慣,飯前、飯后或工作累了,總要出去散散步。但到了城南庄后一直工作很緊張,連散步的時間也沒有了”。

5月27日,毛澤東來到平山縣西柏坡,此后,黨中央便在此指揮全國戰局,部署與國民黨軍的戰略決戰,張耀祠一直負責中央的保衛工作,付出了大量的心血。

1949年3月23日,中共中央離開西柏坡前往北平,“11輛吉普車、10輛大卡車組成車隊,向北平開進。路上,毛澤東興致很高,對衛士們說:‘1947年3月18日,我們撤離延安。1948年3月22日,由陝北米脂縣楊家溝出發,向華北進軍。今天是1949年3月23日,與1948年3月22日隻差1天,我們又向北平前進了。3年3次大的行動都是在3月份,明年的3月份應該是解放全中國了。等全國解放了,我們再也不搬家了’”。

進北平后,毛澤東於9月21日從香山雙清別墅移居中南海菊香書屋居住。他成了中南海的主人,開始為社會主義建設和發展日夜操勞,費盡了心血。

(責編:孫琳、王新玲)


相關專題
· 期刊選粹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