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黨史頻道

從明清文獻看釣魚島的歸屬

萬  明
2013年05月16日08:33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地名是活在今天的歷史見証。在明代文獻中,釣魚島又稱“釣魚台”,而更多的是稱“釣魚嶼”。“嶼” 即小島,“島嶼”同義。從知識譜系來說,有關釣魚島等島嶼的明清文獻,是自古以來釣魚島就是中國固有領土的現存最早、也是最重要的歷史依據。從最早的關於釣魚島等島嶼的記載入手,循跡而下,可以凸顯自明代以來釣魚島就是中國固有領土的歷史事實,印証東海海上疆域形成的歷史軌跡。日本官方無視歷史事實,稱釣魚島是“無主地”,實際上,不適宜人居的無人島,不等於就是“無主地”。我們認為,隻有在厘清歷史事實的基礎上,才有可能正本清源,對日本所謂“發現”、“無主地先佔”之說,給以有力的回應。

一、中國人最早發現、命名和使用釣魚島

自古以來,中國沿海先民就與海洋發生了密切關系,浙江蕭山跨湖橋“中華第一舟”的發現,証明早在8000年前中國先民就在東海開始了航海活動。古代中國航海的記載,所謂“舟子相傳的秘本”,后稱“針本”,伴隨航海活動而產生,並世代相傳。迄今所見,這類留傳下來的航海記錄以明代為最早。

一般認為,最早記載釣魚島等島嶼的文獻,是始撰於1403年的《順風相送》明抄本。實際上,我們應該追溯到更早的時候,也就是從《三十六姓所傳針本》開始。

據陳佳榮先生最近指出,《三十六姓所傳針本》見於琉球大學圖書館藏的琉球人程順則《指南廣義》之中(《清琉球程順則〈指南廣義〉》,香港《國學新視野》季刊,2012年夏季號)。查閱這部1708年匯輯的航海專書,其中《針路條記》抄引“針路”共14條,來源有二:一是引自《封舟針簿》的4條,其中3條注有“釣魚台”之名,說明源自康熙癸亥年(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冊封使團傳授的《航海針法》,其源頭則是明代永樂元年鄭和等往東西二洋等處﹔二是《三十六姓所傳針本》,共10條,有4條直書“釣魚台”之名:一琉球往福州,一福州回琉球,一東涌山開船,一釣魚台開船。

《三十六姓所傳針本》是三十六姓傳承抄錄的航海“針本”,而三十六姓源自何時?《明會典》中明確記載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明太祖賜福建三十六姓移居琉球:“二十五年,(琉球)中山王遣子姪入國學。以其國往來朝貢,賜閩人三十六姓善操舟者”。由此我們認為,有理由將原來以為明代文獻最早記載釣魚島是在永樂元年(1403年)的時間,推前到洪武年間。

《三十六姓所傳針本》發現的意義就在於,強調了此類源於中國航海實踐的傳抄本在時間上的源遠流長。賜姓在14世紀90年代,可以說是《三十六姓所傳針本》的下限,那麼,針本的上限又可推至哪裡?從“針路”一詞的形成時間來看,指南針是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在北宋年間中國人首先將之用於航海,徐兢《宣和奉使高麗圖經》明確記載了船隊使用“指南浮針”。從那時起,才可能產生“針路”一詞,有“針本”的傳抄。由此,可以認為中國航海人最先發現並作為海上航行標志予以命名和利用釣魚島的歷史,最早或可上推至北宋初年發明指南針用於航海、出現針路的11—12世紀﹔而結合下面述及的明朝洪武初年派遣使臣出使琉球和明朝水軍出巡“琉球大洋”的文獻記述,最遲可上推至14世紀70年代。

針本是中國人最早發現並命名使用釣魚島的重要歷史依據。據此,中國比日本人古賀辰四郎在1884年“發現”該島,至少要早500年之久。

(責編:王新玲、常雪梅)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