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黨史頻道

一個沒有錢的大亨——記盧作孚的簡朴生活

趙賓
2013年05月16日09:41   來源:人民政協報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b1zkttP051601001004.jpg

今年是盧作孚誕辰120周年,他一生簡朴至極,在去世時留下遺言:“把家具還給民生公司,好好跟孩子們過。”平民教育家晏陽初寫盧作孚道:“他是位完人,好處太多了,抗戰期間,他生病了,他的家人想買一隻雞給他吃,連這錢也沒有。”民主人士梁漱溟給他的評價是“為商不有”。國民黨元老張群說:“他是一位沒有受過學校正規教育的學者,一位沒有個人現代享受要求的現代實業家,一個沒有錢的大亨”。

有一個人,被毛澤東贊譽為“中國近代工業發展史上四個不能忘記的人之一”。他就是著名愛國實業家盧作孚,在造就了一番空前的事業中,其厲行勤儉節約的品德為世人所敬重。

穿粗布衣服

盧作孚1893年出生在重慶合川肖家場農村,自幼養成了艱苦朴素的作風。

1925年盧作孚在重慶創辦了民生公司,開始經營由合川至重慶,后又經重慶至涪陵的江輪客運。據盧作孚的弟媳、如今已96歲高齡的鄧文媛介紹:盧作孚衣著扑素,用北碚三峽染織廠生產的芝麻色粗布作面料,以中山裝為款式,制作了統一的公司制服“民生服”。

這粗布中山裝就成了他常年的穿戴,及至他以后走上了交通部次長和全國糧食局局長要職,也常年穿著這看家的行當。

盧作孚留給人們最深的形象就是穿著這粗布中山裝,加上為了節省時間而剃的光頭。有朋友開玩笑說:“你的跟班都比你穿得漂亮。”

據盧作孚兒子盧國紀回憶,抗戰時期,郭沫若任職的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政治部第三廳邀請盧作孚去演講,鬧了一出笑話。盧作孚坐車到門前,可負責接待的人不認識盧作孚,見第一個跳下車的人身穿派力司中山服,頭戴巴拿馬草帽,手拿著黑色公文包,十分氣派,就急忙迎上前去握手,並一個勁說:“歡迎,歡迎。”其實這個人是盧作孚的工作助手,接待的人卻把他當成了盧先生。

1944年10月,盧作孚到美國出席國際通商會議,仍然穿的是芝麻色粗布中山裝。當時也在美國為鄉村建設學院籌募捐款的晏陽初看到他這身行頭,勸他道:“作孚,外國人很講究衣冠,你這樣不修邊幅恐怕會吃虧的。”在這樣情況下,盧作孚才同意做了套質地很一般的西服,也是從這時候開始,盧作孚才會在一些必要的場合換上西服。

受盧作孚的影響,其家人都以穿著簡朴為榮。全家人的衣服和鞋子絕大部分是由盧夫人一針一線親手縫制的。在繁重的家務之余,她還會抽出時間做一些繡花枕套和圍裙,以及兒童的繡花帽子托人帶到城裡去賣掉,以貼補家用。

愛吃豆花飯

據盧國紀回憶,在自己幼年時,家境不好,不要說吃好,就是吃飽都很困難。后來父親工資多了一些,但還是吃得很簡單,平時一般吃不著肉,隻有父親在家時,或招待客人,家裡才會買些豬肉合著素菜一起炒,做成這種“翹葷菜”吃,從來沒有大魚大肉。

“北碚豆花土沱酒,好耍不過澄江口。”這是一句舊北碚的民謠。豆花,民間布衣的素食。

據鄧文媛介紹:盧作孚每次到北碚的時候,常到北碚管理局的食堂吃豆花飯,而且幾乎每次用豆花飯宴請賓客時,盧作孚也把宴請地點選在那裡。

盧作孚特別喜歡吃豆花下飯。據說他往往將豆花和飯調和一下,再倒入飯碗裡,就像今天的燴飯一樣,吃得有滋有味。

時任四川省主席的劉文輝可以說是盧作孚的“伯樂”,是他發現了盧作孚的才能並委以重任,他在幾次視察北碚中,盧作孚都以豆花入席作招待。

在北碚盧作孚紀念館存有一封書信的照片。1930年10月27日,盧作孚致信峽防局副局長熊明甫,再三囑咐修路之事請客要節約。信中說,歇馬場之馬路會議,派人備上飯四席,每席最多兩元﹔中飯四席最多一元,不用酒……

據盧國紀回憶:民生公司在重慶石板街的招待所,主要是盧作孚和民生公司的高級人員接待客人和開會研究工作的地方。這幢房屋一樓一底,不大,內部陳設簡單朴素。盧作孚在城裡辦公,午飯和晚飯都在招待所吃。他吃了飯,一律照實付錢,記在賬上,按月從工資中扣除。甚至常常為公家的事,邀請客人來吃便飯,也都記在自己的賬上,自己付錢,不讓公家負擔。家人、兒女們進城在招待所吃了飯,同樣是從盧作孚的工資中扣除。

(責編:常雪梅、程宏毅)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