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八大二次會議之后,毛澤東親自掌管了全國的經濟工作。內心比較苦悶而又十分矛盾的周恩來則謹慎地向中央提出了自己“繼續擔任國務院總理是否適當”的問題。那是1958年6月上旬的事。后來雖經中央政治局會議討論,認為目前沒有更合適的人選取代周恩來的位置,但他也很難在那段時間內在國家經濟建設上發揮他那比較務實、穩健的作用,國家經濟在“大躍進”的思路下越走越遠。
凡是經歷過“大躍進”時代的人都知道,那是一個充滿一步登天的神奇幻想的時代,是個“共產主義近在眼前”的時代。為了達到全國鋼產量翻番的年產1070萬噸的高指標,農村竟砍光房前屋后和路邊樹木,還被迫放棄成熟的庄稼不收而上山伐木,並砸掉鍋灶,以致連割草的鐮刀都拿出來扔進土高爐煉鋼﹔為了在畝產上“放衛星”,廣西某地竟將6畝多地的成熟水稻移栽到一畝地上,過磅時又採用戲劇舞台上“跑龍套”的方法,周而復始,重復稱重,以致創造出中稻畝產13萬多斤的神話。
高指標滿天飛,“衛星”到處放,浮夸風幾乎刮遍神州大地的每一個角落。為了完成鋼產翻番,周恩來、陳毅等黨和國家領導人也不得不掄起鐵榔頭和工人們一起去打鐵。他們既是體驗生活,也是想進一步了解和掌握基層情況。可是頭腦冷靜的周恩來見到河南新鄉縣一個月煉出102萬噸生鐵的簡報后,心裡仍舊充滿懷疑,悄悄派從鞍山鋼鐵廠調到他身邊當工業秘書的顧明前去調查了解。顧明熟悉冶煉專業,經過他實地考察后,回來向周恩來匯報說,如果他們縣能煉出這麼多生鐵,就必須要用1000多萬噸焦炭、石灰石和鐵礦石,按這個縣目前的交通狀況,在一個月時間內,根本運不進這麼多原材料,更不用說他們煉鐵的設備和技術了。而且,他在新鄉見到煉出來的那一點生鐵也都是一些質量低劣的蜂窩鐵。這些鐵的事實十分清楚地告訴人們那些數字完全是假大空的。
對於“大躍進”的問題,周恩來認識到了,那麼毛澤東是否還不知道呢?也未見得。早在1958年11月的鄭州會議上,毛澤東就已認識到原來制定的趕英超美的一系列經濟高指標,在實際生產的運作中是根本完不成的。他已明確提出在黨內認真讀書和搞好調查研究的建議。因為毛澤東畢竟是經過我國長期革命斗爭選擇出來的偉大領袖,是一位有膽有識的馬克思主義者,雖然在當時的經濟建設上犯了錯誤,甚至是比較嚴重的錯誤,但他一旦發現錯了,就勇敢地承擔錯誤的責任,並努力去糾正錯誤。所以在1959年廬山會議的前期,當毛澤東說起1958年“大躍進”時的失誤時,就說過一句頗耐人尋味的話:“國亂思良將,家貧識賢妻。”並一再提議仍由周恩來負責編制1959年的國民經濟計劃,即毛澤東在認識到“大躍進”帶來了一定的負面效果后又主動向周恩來交還了主持國家經濟建設的大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