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黨史頻道

"一二·九"運動的親歷者、百歲老人陸璀和她的《晨星集》

班永吉
2013年05月22日08:21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1935年的12月9日,在黨的地下組織領導下,由愛國的北平學生首先掀起的抗日救亡運動,在短短的幾天內,就如星火燎原,席卷全國,成為后來的全民抗戰的雄壯序幕,歷史上稱之為“一二·九”運動。

毛澤東對“一二·九”運動給予了高度的評價,稱它“是偉大抗日戰爭的准備,這同五四運動是第一次大革命的准備一樣”,“‘一二·九’運動是動員全民族抗戰的運動,它准備了抗戰的思想,准備了抗戰的人心,准備了抗戰的干部。”

“一二·九”運動在國內發展成為全國各界人民抗日救亡運動的情況,及其對我們的國家和民族爭取獨立解放事業的意義,知道的人是比較多的。然而,“一二·九”運動的發生與發展在國際上引起的巨大反響和產生過的深遠影響,在國內卻幾乎是鮮為人知的。實際上,它是全世界反法西斯運動的一個組成部分,甚至是其先鋒部分,它推動了世界反法西斯運動的發展。這方面的情況,由於當時國民黨政府的新聞封鎖,除了幾個救亡團體的內部刊物有所披露外,國內就很少有人知道了。

陸璀老人就是這場運動的親身經歷者和幸存者。她是“一二·九”學生運動的骨干之一,是一位民族英雄,是中國革命的女戰士,她在國際上宣傳共產黨抗日的方針、政策發揮了很大的作用。

“一二·九”運動的消息傳到上海,主辦《生活》周刊、《大眾生活》周刊的鄒韜奮先生立即起而響應。鄒韜奮是三、四十年代最著名的記者、政論家、偉大的愛國民主戰士。《大眾生活》用大量篇幅和照片報道了運動情況,鄒韜奮先生親自連續撰文,熱情贊揚和全力支持學生救亡運動,稱之為“大眾運動的急先鋒,民族解放前途的曙光!”認為“這個運動實在是全國大眾對於救亡的堅決的意志之一種強有力的表現”。當時《大眾生活》的銷行量突破16萬份,為當時所有刊物之最。它對學生救亡運動的熱情支持,對同學是極大鼓舞。1935年12月21日《大眾生活》第一卷第6期封面和封底,用的就是陸璀在“一二·九”運動的當天,在西直門外一個站台上,手執大號筒向學生和市民群眾講話的照片。當時鄒韜奮先生並不知道這個女學生是誰,只是收到有人給他寄來這兩張照片后,覺得它有代表性和象征意義,就採用了它,並且在封面上加上“大眾起來!”這個口號。誰也沒有想到,這兩張照片競成了“一二·九”運動的最具有代表性的照片,被后來的有關書刊和展覽廣泛採用。可惜到現在還不知道這兩張照片的拍攝者是誰?雖然署名“萬裡”,但顯然這並非攝影者真姓名。

12月16日,游行示威的學生隊伍受阻於宣武門時,陸璀機智地從緊閉的城門下的一道縫隙中伏身擠入,奮力抽掉城門的鐵閂,但門環還有鐵絲纏繞。這時,她被趕過來巡警抓捕。

這裡還要特別提到斯諾。在12月16日那天陸璀被警察逮捕時,斯諾正在現場,他跟蹤到警察所。在警察的包圍中,對陸璀進行了一次特殊的採訪,並當即發出了一條“獨家新聞”,用了一個引人矚目的標題:《中國的貞德被捕了》。這篇報道在美國的大報上登出后,確實起了一點轟動效應,為我們抗日救國、反對法西斯侵略、保衛世界和平的主張作了有力的宣傳。

斯諾對“一二·九”運動的積極支持和巨大幫助,也就是他對中國人民偉大的解放事業作出的第一個重要的貢獻。斯諾本人也從“一二·九”運動這段經歷中受到啟迪和教育,促進了他思想的發展,為他后來訪問我陝北紅區進一步打下了思想基礎。

1936年2月29日,數千名軍警帶著機關槍,兩次包圍了清華大學進行大搜捕。陸璀因名列黑名單,被迫離校。組織上就安排陸璀在斯諾夫婦家去隱蔽,住了一個多星期。斯諾那時才30歲,但在新聞界已嶄露頭角。他除了外出採訪外,幾乎整天都埋頭在他的工作室裡。那裡堆滿了各種書籍,特別是有關中國的書籍。他正在進行艱苦的努力,編譯他后來在1936年7月出版的介紹中國新文學的書——《活的中國》。在斯諾家裡,陸璀閱讀了他已經出版的第一本書《遠東戰線》。

后來,斯諾經過我地下黨的聯系和介紹,作為第一位外國記者,訪問了陝北革命根據地,歷時四個月,並寫出了他震動世界的不朽之作——《西行漫記》(原名《紅星照耀中國》)。這本書第一次向全世界揭開了當時所謂的“世界最大之謎”,真實、生動而且具有權威性地報道了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偉大的中國革命。其影響所及,不僅是中國和外國的一代人,而且是幾代人以至后世。

1938年,毛主席曾這樣說過:“當其他人誰也不來的時候,斯諾來到這裡調查我們的情況並幫助我們把事實公諸於世……我們將永遠記住,他曾為中國做過一件巨大的工作。他是為建立友好關系鋪平道路的第一人。”毛主席還曾寫信對斯諾說:“我們都感謝你的。”

斯諾的名字,已經成為中美兩國人民誠摯友誼的象征。陸璀曾說:“我們永遠懷念和感謝你——埃德加·斯諾!”

(責編:王新玲、孫琳)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