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黨史》授權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獨家發布,請勿轉載!
原題:回憶我的父親滕代遠
我的父親滕代遠,是一位大革命時期參加中國共產黨的老同志。在兒女的心目中,他是一位慈愛的好父親,更是一位身體力行、循循善誘、培育我們樹立共產主義信念的引路人。他逝世后,沒有給我們留下任何物質遺產,留給我們的卻是一筆彌足珍貴、用之不竭的精神財富,一位老紅軍戰士、老共產黨員頂天立地的革命氣節和一份視人民為衣食父母的公仆情懷。
知識青年要和工農兵相結合
1923年,我父親考入位於常德的湖南省立第二師范學校。1924年6月,他在中共湘區委員陳佑魁的領導下,組織進步學生成立了“麻陽新民社”,創辦了傳播新文化、新思想的刊物《錦江潮》,積極宣傳馬列主義思想。他撰寫發表了《中國的現狀》、《讀書為什麼》等一批進步文章,痛斥帝國主義對中國的侵略,指出隻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同年10月,他參加了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由於表現積極,次年10月轉入中國共產黨。從此,他將自己的一生完完全全貢獻給偉大的共產主義事業。
少不更事的時候,我曾好奇地問父親:“您在學校讀書,成績優秀,為什麼還被學校開除?為什麼書沒讀完就去搞農民運動?”父親說:“被學校開除,是因為學校當局被國民黨右派分子把持,我們組織群眾反對國民黨右派破壞大革命運動,當然會被他們視為眼中釘、肉中刺。”“我們參加革命,就是要推翻一切不平等、不民主的社會制度。讓‘耕者有其田’,讓中國的老百姓當家作主。”這正是父親投身革命的初衷。在湖南二師讀書期間,他一邊做學生的工作,一邊做工人和常德近郊農民的發動工作。不久,他受湖南省委的指派,去長沙、平江、瀏陽、醴陵從事農民運動,成為湖南農民協會委員長,從此走上了職業革命家的人生道路。我父親是以一個知識青年的身份投入工農解放運動的,他一直認為:知識青年如果不和廣大的工農兵相結合,必將一事無成。緣此動機,20世紀60年代起,他陸續將4個兒子送到與工農兵相結合的廣闊天地去鍛煉成長。1962年,在台灣蔣介石叫囂“反攻大陸”時,他就讓正在北京第二十五中學讀高中二年級的大兒子滕久光應征入伍,去海防前線服役。1965年,他又讓二兒子滕久明報考人民解放軍軍事工程學院(簡稱哈軍工),獻身於國防事業。1968年,他又堅定地支持三兒子滕飛應征入伍,到祖國西北獻身於核武器研發事業。這一年年底,他又將最小的兒子滕久昕送往內蒙古大草原插隊當牧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