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黨史頻道>>歷史珍聞

尼克鬆訪華與中國電視的發展

秦 珊  邱一江
2013年06月03日11:03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有關尼克鬆訪華期間的衛星通訊和電視媒體的報道安排,中國不僅同意在中國建立衛星地面接收站,轉播尼克鬆訪華實況,而且還同意美方增加隨訪記者,將來訪人數由367人增至374人。為了維護國家主權,中方決定買下美國衛星地面站全套設備,然后再租借美方使用,並簽訂了合同,租金607038美元,規定設備安裝調試后,經中方批准美方方能使用,按記賬辦法收費。估計可收回50多萬美元,同租金相差不多。現在看來,這似乎是一種交易游戲,但在當時卻是非常嚴肅的主權原則。

尼克鬆訪華的電視報道給中國的電視發展帶來了若干方面的影響:一是讓中國的電視工作人員了解到美國先進的衛星電視報道技術,二是引發了中國方面考慮引進國外先進的電視技術取代中國的自主研發,三是打開了中國電視界與美國電視及其他歐洲發達國家的業務增長的交往。

1972年1月7日,美國宣布尼克鬆總統定於2月21日來華訪問。尼克鬆訪華擺出龐大陣容:代表團正式代表12人,非正式代表22人,加上后勤、記者和技術人員共391人。這是經過雙方多次協商大大壓縮了的數字。這次訪華的隨團記者87人,加上電視、電影等技術人員共160多人。為向美國轉播尼克鬆訪華的電視節目,中方在首都機場附近興建了“聯合制片和播送中心”。1972年1月3日,中央廣播事業局組成70多人的接待組,接待為尼克鬆訪華進行電視轉播的美方先遣人員和電視廣播技術人員,並協助“美國廣播公司”“哥倫比亞廣播公司”和“全國廣播公司”等美國廣播電視機構報道尼克鬆訪華的活動。這是首次我國通過國際衛星向世界發送廣播電視報道,借用美國的技術力量和新聞報道,向世界介紹中國。更為重要的是,中國電視工作人員通過親歷這一重大報道事件,切實地看到中國電視媒體與美國電視媒體之間存在的巨大差距,並因此轉變了自我研發的觀念,考慮引進技術。在比較優勢的原理下,拿來主義不失為一種有效的選擇。

在電視節目制作等方面,尼克鬆訪華也打開了中美兩國的交流和中國對外電視門戶的打開。這些點點滴滴的事件,為20世紀70年代后中國電視和文化的發展無不產生深遠的影響。○

(本刊編輯部摘自《世界知識》)

(責編:王新玲、孫琳)


相關專題
· 期刊選粹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