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黨史頻道

梅屋庄吉捐贈孫中山銅像始末

孫娟娟
2013年06月05日13:32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1930 年5 月3 日梅屋夫人護送第二尊孫中山銅像抵達上海,然后梅屋於22 日在上海乘“涼州號”海輪,護送銅像抵廣州贈給黃埔軍官學校,軍校的教育長林振雄率師生在港口迎接梅屋一行。31 日軍校召開了隆重的歡迎大會,各界代表紛紛贊揚梅屋無私援助中國革命的功績。不久黃埔軍校在八卦山山頂修建了一座高四十米的基座,1930 年9 月26 日黃埔軍校舉行孫中山銅像揭幕暨軍校第七期畢業典禮,孫中山銅像安放在八卦山山頂,十分壯觀。得知另外兩尊孫中山銅像將於10 月初竣工,梅屋庄吉又返回日本,1930 年12 月28 日梅屋攜第三、第四尊銅像抵達上海,然后他偕夫人在上海高昌廟(江南制造局)碼頭乘上“靖安號”軍艦,護送銅像至廣州,1931 年1 月9 日軍艦抵達廣州,梅屋將這兩尊銅像分別贈給中山大學和中山縣。中山大學因石牌新校舍還未建好, 故暫時將銅像存放在校農場, 新校建成后中山大學於1933 年11 月11 日舉行了隆重的孫中山銅像揭幕典禮。中山縣的這尊銅像原先安放在翠亨村, 后在抗日戰爭時期移至澳門國父紀念館。梅屋原本還計劃鑄造3 座銅像分別贈送給北平、上海、武漢,后終因資金等原因未能實現。

拜謁烈士墓,探訪未亡人

梅屋庄吉是一個非常重感情的人,他到中國后除了贈送孫中山銅像、拜訪國民政府的要員外,他還拜訪了孫中山的親屬, 拜謁已犧牲的革命黨人陵墓。廣東是孫中山的故鄉, 也是孫中山及其革命黨人長期在此開展革命活動的地區,在孫中山革命處在極其艱難的時刻, 梅屋曾在日本東京熱情地接待過許多革命黨人, 當時他在東京的住宅幾乎成了革命黨人的接待站, 因此梅屋與黃興等一大批革命黨人也結下了深厚的友誼, 其中有不少人犧牲后就長眠在廣州黃花崗。梅屋抵達廣州后曾先后兩次到黃花崗拜謁七十二烈士墓,獻花寄托自己的哀思。回到上海后他又於10 月28 日往上海西摩路宋宅看望宋慶齡的母親倪珪貞, 並與倪珪貞、宋子安等合影留念。

1931 年1 月14 日梅屋夫婦將孫中山銅像護送至中山大學和中山縣后,就前往他們向往已久的孫中山的故鄉——翠亨村,他們參觀瞻仰孫中山故居,看著孫中山曾經住過的房間,撫摸著孫中山親手植下的酸子樹,思緒萬千。當年的小樹苗如今已長成了參天大樹,而孫中山先生卻已不在了,梅屋感到非常傷感。那天,他們在酸子樹下照相留念后,又趕到澳門龍田村探望孫中山的前妻、孫科的母親盧慕貞。梅屋夫婦這次到廣州曾邀請孫科一同前往, 孫科因公務在身, 未能同往,但他兩次寫信給梅屋對他贈送銅像表示感謝,並邀請他們到南京一聚。

籌拍電影《大孫文》

梅屋庄吉完成了制作、贈送孫中山銅像的工作后,雖然幾乎已用盡了他的全部積蓄, 但他還是希望籌資拍攝一部電影《大孫文》。梅屋是日本歷史上第二家電影制片廠——M. 百代商會及“日活”的創始人,他拍攝的科教片曾在日本引起轟動。現在他希望通過拍攝影片《大孫文》,能讓日本人民了解中國革命和巨人孫中山,教育后代珍惜日中之間的傳統友誼。1931 年5 月梅屋返回日本與宮崎龍介等一起籌備成立拍攝協會,不久便完成了《大孫文》電影劇本的編寫工作。梅屋擬計劃拍一萬七千尺,耗資十五萬日元,三年完成。得知該計劃后,蔣介石特致函梅屋表示支持,他說“以三年之時間攝制總理歷史影片,務求完善無缺以資后代景仰,如此偉大而有益之計劃實所欽佩,力之所及自當贊助並隨時貢獻意見”。影片原定與鬆竹株式會社合作拍攝,但不久“九一八事變”爆發,中日關系惡化,鬆竹株式會社感到此時再拍這部電影風險很大,而拒絕合作,梅屋不得不放棄拍攝計劃。

(責編:王新玲、孫琳)


相關專題
· 期刊選粹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