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和國日記》編委會執行主任林炎志同志在首發式暨研討會上發言:

吉林省委原副書記林炎志
首先,讓我們熱烈祝賀《共和國日記》第一卷正式出版發行。
我們知道,《共和國日記》是“十一•五”期間國家圖書出版規劃的重點工程之一,現已納入“十二•五”規劃的進程之中。本書是一部逐日記錄新中國成立后,全方位反映中華民族追求獨立、自由、發展、繁榮、富強歷程的大型權威的歷史文獻工具書。綜觀此書,我認為有以下幾個顯著特點。
第一,創意“鮮活”。宋平同志在本書序言中說:1949年時我剛30出頭,從那時起,60多年過去了,我成為行動遲緩的老人,而我們的黨和共和國卻永遠年輕,每天都有新事物、新創造,真正是日新月異。一個普通人尚有日記,作為一個國家,當然也應有自己的日記。宋平同志用“鮮活”兩個字高度概括了《共和國日記》的創意。本書所收內容,不論是政治、經濟、文化、軍事等等,都緊靠日記體的表現形式,進而形成日記體風格,為讀者呈現出新中國發展最真實,最原滋原味的“全景畫”歷史。可以說,為國家記日記,是一種創新的治史方式。
第二,體例新穎。本書既然定義為“日記”,就必須做到內容“大事不漏,有血有肉”。本書採用編年體和記事體相結合的手法,運用活潑清新的書寫體例,全面、准確地從各個方面反映新中國的發展歷程,展現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人民不懈奮斗的不平凡歷程和所取得的輝煌成就。同時,本書在尊重史實的基礎上,還收入大量社會的變化和人民群眾的活動,重現親歷者當時的見聞和感受,避免過多會議、文件和領導人講話累積造成的沉悶,攬國家民族之命運,察社會百姓之生態,從而使國史的龐大架構更加血肉豐滿、生動可讀。
第三,權威翔實。本書是由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和當代中國研究所等單位聯合編撰,主編在各自的領域都有很高的造詣。本書的資料來源均以《新華社電稿》、《人民日報》、《光明日報》等國家級報刊為依據,同時參閱權威的黨史、國史專著及中央檔案館、外交部解密資料等。在黨的十八大勝利召開后,參加本書編輯的同志以黨的十八大精神為指導,面對浩如煙海的史料,可以更加准確地把握中國社會主義事業前進的主線,努力宣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同時,在編輯過程中,編委會還得到了中共中央宣傳部、中共中央黨校、人民日報社、新聞出版總署等部門領導的大力支持。這些都為本書內容的權威翔實提供了保証。
盛世修史,功在千秋。中央領導同志對《共和國日記》提出很高的期望,希望她成為我們偉大國家的信史,發揮認識過去和創造未來的作用。對此,我作為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科研管理部主任和本書的編委會成員在這裡鄭重表態:一方面,我們會一如既往地大力支持《共和國日記》的編輯出版工作﹔另一方面,我們也積極組織研究力量把中央文獻研究室所承擔的卷次保質、及時地完成。
最后,再次熱烈祝賀《共和國日記》出版發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