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黨史頻道

"為國家記日記" 大國史書《共和國日記》出版 宋平作序

2013年06月06日13:44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當代中國副所長王靈桂同志在《共和國日記》首發式上的講話:

當代中國研究所副所長王靈桂

尊敬的各位領導,

尊敬的各位專家學者,

同志們、朋友們:

《共和國日記》1949卷今天與讀者見面了。這是黨史國史學界的一件大事、喜事。首先,我謹代表當代中國研究所和李捷副院長,對《共和國日記》的編纂出版表示熱烈祝賀,向關心、支持黨史國史事業的老領導、老同志致以崇高敬意!

宋平同志親切關懷《共和國日記》的編纂出版工作,並親自為該書作序。他在《序言》中從一個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參與者、組織者和見証者的角度,深切回顧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和新中國的成立,指出“一個新的偉大的時代,隨著共和國的誕生來到”﹔深刻總結了當代中國在蘇聯解體和世界社會主義運動處於低潮的情況下不斷發展進步的歷史經驗,強調歸根結底靠的是社會主義、靠的是我們的黨和人民群眾。他在序言中還充分肯定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史稿》在國史編纂出版上的重要地位與作用,同時闡明了《共和國日記》編纂出版的重要意義與鮮明特色,指出“攬國家民族之命運,察社會百姓之生態”,就會呈現活的生動的歷史。這些論述對於我們編纂好、研究好共和國的歷史,具有重要指導意義。為此,當代中國研究所特將這篇序言刊發了一期《學習文選》。前輩們對於社會主義的堅定信念深深激勵著我們,對於共和國的熱愛和共和國歷史的敬畏時刻鞭策著我們。

參與《共和國日記》和承擔《中華人民共和國史稿》的編纂出版工作,是當代中國研究所近些年來的兩項重要工作和具有標志性的研究成果。這本1949年卷是《共和國日記》的開篇之作,在編纂上具有開創和奠基之功。它准確把握住了1949年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完成新民主主義革命遺留任務和建立新中國的歷史發展主線,深刻揭示了當代中國一切發展進步的政治前提如何確立的過程。它以黨的七屆二中全會的召開和黨中央進駐和平解放后的北平為1949年歷史發展的關鍵節點,分簡編和正編比較完整地記述了1949年歷史發展的基本面貌,做到了“大事不漏”。它在編纂內容上以黨和國家的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和外交等的理論與實踐為主,同時引入社會的變化和人民群眾的活動,既突出了主要歷史成就,也不回避曲折和失誤,使歷史“有血有肉”,思想性強,可信、可讀,給人以豐富而深刻的歷史啟迪。它為國家記日記,在歷史編纂的體裁體例上將編年體與日記體相結合,具有一定的獨創性。隨著《共和國日記》以年設卷系統地編纂出版,其對於國史編纂研究的意義與作用必將更加清晰地展現出來。

當代中國研究所是專事編纂、研究和出版國史的科研機構,使命在於為共和國寫史、為人民立傳。當代中國研究所成立20多年特別是近10多年來,大力倡導和推動歷史唯物主義學習,正確把握國史的主題與主線、主流與本質﹔全面加強國史的通史性、專門史和專題史研究,努力推進國史學科體系建設和專業人才隊伍建設﹔積極推進國史研究成果的轉化和國史研究“走出去”,不斷增強國史研究“資政育人護國”的社會功能和學術影響力。《共和國日記》的編纂出版,是國史研究的重要成果、深入開展國史教育的重要教材,也是加強國史學界交流與合作的重要載體與工作平台。當代中國研究所以科研為中心,堅持國史研究和當代中國研究的結合,堅持開門辦所,希望以《共和國日記》的編纂出版為新的契機,進一步加強與學界和社會各界的交流與合作,共同推進國史事業繁榮發展。

黨史國史是我們黨領導人民進行革命、建設和改革的歷史,開辟了中國歷史新紀元、新時代和新階段。在這一波瀾壯闊的偉大歷史進程中,中國人民站立起來,中國社會發生翻天覆地變化,中華民族走向偉大復興。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認真學習黨史、國史,知史愛黨,知史愛國。”這一重要論述深刻闡明了學習黨史國史在思想政治建設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中的重要地位與作用。學習黨史國史,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然要求,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重要精神源泉。中國夢有一種精神,凝結為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中國夢有一種理想信念,這就是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和大眾化,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根本方向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必將越走越寬廣,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必將一步步變成活生生的現實。讓我們立足於加強和創新黨史國史編纂研究工作,為科學闡釋“中國夢”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提供豐富的歷史依據與堅實的理論支持而努力奮斗!

(責編:王新玲、孫琳)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