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黨史頻道

習近平為總書記的中央領導集體形成始末

宋毅軍
2013年06月08日16:40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張高麗曾經自述:“我本身就是個苦孩子,我的責任是恪盡職守做好工作,老老實實做人,全心全意服務。”1946 年11 月,張高麗出生在“東海邊上的小村庄”福建晉江東石潘徑村。他的祖輩都是當地貧苦的農民。他的親兄長現在還在農村,還是農民。張高麗不滿3 歲時父親就過世了,從小與母親相依為命,和農民一起上山種田下海捕魚,雖然家境十分貧寒,但張高麗憑著勤學苦讀,考入了晉江僑聲中學,后又以優異的成績考入廈門大學經濟系。1970 年8 月,大學畢業后遭遇“文革”,他被分配到中央大企業石油部茂名石油公司后勤部總倉庫當起重搬運工。那時,他幾乎每天都要去扛水泥,每包50 公斤。“文革”結束后,張高麗從公司團委副書記一直升到茂名石油工業公司煉油廠黨委書記。1984 年,張高麗以中國石化總公司茂名石油工業公司經理身份兼任茂名市委副書記,又升任廣東省經濟委員會主任、黨組書記。他生在福建,先后任職廣東、深圳、山東和天津,都是國家東部沿海地區。

1988 年,張高麗出任廣東省副省長,之后擔任常務副省長、省委副書記,並在10 年后兼任深圳市委書記。主政深圳的四年正是亞洲金融危機時期和香港回歸祖國的最初四年,他提出讓深圳“天更藍、地更綠、水更清”的目標,努力保護生態環境,可持續發展的理念也被之后的歷屆政府所傳承。

2001 年底,張高麗北上山東,先后出任省長、省委書記。主政山東期間,張高麗致力於發展外經外貿、高新技術、民營經濟“三個亮點”,積極實施東部突破煙台、中部突破濟南、西部突破菏澤的“三個突破”和建設半島城市群的戰略,為山東經濟謀劃了戰略布局。很多人還記得他當選山東省長時,曾在人大代表面前承諾:“一定要保持與老百姓的血肉聯系,當一把雨傘,為老百姓遮風擋雨﹔當一頭黃牛,為老百姓耕地種田﹔當一塊石頭,為老百姓鋪路搭橋。”

11 月21 日,張高麗卸任天津市委書記,他表示,“今后如果有人打著我的親屬、朋友或身邊工作人員的旗號來辦事,無論是真是假,還是三句話:一不要接待,二不要給情面,三決不允許給辦事。”張高麗因為長期在沿海發達省份和改革開放前沿地區工作、具有管理大城市的豐富經驗而備受各界期待。

2007 年3 月,主政天津五年多,張高麗始終堅持“標准要高,要求要嚴,工作要實,調子要低,效果要好,多辦實事,少說多干”的原則,努力促進各項工作站在高起點,搶佔制高點,達到高水平。在世界經濟和中國經濟“雙趨緩”的背景下,2007 年至2011 年天津實現連續五年GDP 年均增長16.5%,地方財政收入年均增長28.4%,人均GDP 去年達到1.3 萬多美元,躍居全國第一。

3 習近平的首次國內視察和國際出訪

“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習近平當選總書記后的首次公開講話,鮮明宣示了他帶領中國共產黨執政為民的堅定決心。他在和其他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一起參觀《復興之路》展覽時說:“現在大家都在討論中國夢,我以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

“人民群眾是我們力量的源泉”,這是新任中央總書記習近平的始終強調的重大問題。2012 年12 月7日,習近平首次離京赴外地考察,來到中國改革開放的前沿廣東省,第一站選擇了深圳。習近平此次在廣東考察走的路線,20 年前鄧小平視察南方時走過。有的媒體評論:這是一位帶來執政清新風氣、堅定不移推進改革開放、引領中華民族實現中國夢的領導人。考察期間,他輕車簡從,與群眾直接接觸、親切交流。8 日,他來到深圳蓮花山,在眾多游客注視下,向鄧小平雕像敬獻花籃。隨后,習近平走到人群中,與群眾握手,向大家揮手致意。他強調指出,全黨全國各族人民要堅定不移走改革開放的強國之路,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做到改革不停頓、開放不止步。

11 月17 日,他在十八屆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體學習時深刻指出,“‘物必先腐,而后虫生。’大量事實告訴我們:腐敗問題越演越烈,最終必然會亡黨亡國!我們要警醒啊!”他大力倡導把調查研究“貫徹於決策全過程”,尤其對群眾“最盼、最急、最憂、最怨”的問題更要抓住不放,主動調研。“千萬要記住政府前面的‘人民’兩字”、“群眾在干部的心裡有多重,干部在群眾心中就有多重”

他曾坦誠地說,在他的一生中,對他幫助最大的“一是革命老前輩,一是我那陝北的老鄉們”。

3 月22 日至30 日,習近平對俄羅斯、坦桑尼亞、南非和剛果(布) 進行國事訪問,並出席了在南非德班舉行的金磚國家領導人第五次會晤。習近平出訪的第一站是中國最大鄰國俄羅斯。他將俄羅斯作為就任后首訪國,既是這些年來兩國形成的慣例,也說明中俄全面戰略協作伙伴關系的高水平和特殊性。“強化了戰略互信和相互支持”。俄羅斯國防部及聯邦武裝力量作戰指揮中心首度打開大門,迎接外國國家元首到訪。訪俄期間,中俄兩國元首就加強中俄全方位戰略合作達成重要共識,並簽訂了32 項合作文件。中央黨校國際戰略研究所副所長宮力認為,習近平的俄羅斯之行“具有戰略意義”。非洲是中國外交的主要依靠力量。習近平的非洲之行加深了與非洲發展中國家的傳統友誼,加固了中國外交的立足點。他說:中非合作要從以前以經濟、資源為主要導向,轉為包括社會、文化交往在內的全方位合作。在非期間,習近平提出中國將為非洲國家培訓各類人才,加強對非洲技術轉讓和經驗共享,重視中非人文交流。

中國援助非洲的項目“越來越偏重於民生”。中國正力求拉動非洲當地就業、改善當地民生狀況、幫助非洲形成可持續發展能力。西方國家指責中國在非洲實行“新殖民主義”。而此次習近平主席出訪非洲,對這一指責做出了最好回應。在坦桑尼亞發表的主旨演講中,習近平回顧了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毛澤東、周恩來等新中國第一代領導人和非洲老一輩政治家共創中非友好的局面,並將中國和非洲比作“命運共同體”,宣示“永遠做可靠朋友和真誠伙伴”,努力實現各自的“中國夢”和“非洲夢”。

習近平首次出訪的重要行程之一是出席在南非德班舉行的金磚國家領導人第五次會晤。此次會晤取得了包括推動金磚國家務實合作、推動構建金磚國家與非洲國家的伙伴關系等一系列成果。習近平參加的此次金磚國家領導人會晤標志著一個新的歷史起點。“金磚國家之間的合作與廣大發展中國家,尤其是在非洲的發展中國家,在此次會晤中實現了對接。”2012 年3 月金磚國家領導人第四次會晤時,這還僅僅是個概念。從概念的提出到取得實質進展,前后隻用了一年,這是金磚國家深化合作的表現之一。“這些取得的成果與中國綜合國力的提升、中國在國際社會的表現,以及外界對中國新一屆領導人的信任都是有關系的。”

(責編:孫琳、王新玲)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