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事博物館研究員 姜廷玉
2013年06月13日09:30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紅1軍團政治委員——紅一方面軍總政治委員、中國工農革命委員會主席——蘇區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副主席、總政治部主任——紅一方面軍總政治委員
1930年6月,根據全國紅軍代表會議的決定,中共紅軍第4軍前委和閩西特委在閩西長汀舉行會議,討論了紅軍的整編問題,決定將紅軍第4軍、第6軍、第12軍整編為紅軍第1路軍(不久改稱紅軍第1軍團),朱德任總指揮,毛澤東任政治委員﹔同時成立中共紅軍第1路軍總前敵委員會,毛澤東任書記。
8月,紅1軍團和紅3軍團會師后,兩個軍團的前敵委員會舉行聯席會議,根據中共中央關於統一軍事指揮的指示,會議決定將紅1軍團、紅3軍團合編為中國紅軍第一方面軍(簡稱紅一方面軍),朱德任總司令,毛澤東任總政治委員﹔成立中共紅軍第一方面軍總前敵委員會,毛澤東任書記﹔同時成立中國工農革命委員會,統一指揮紅軍和地方政權,毛澤東任主席。
中共中央政治局於10月召開會議決定,由項英、毛澤東、周恩來、任弼時、朱德等9人組成蘇區中央局,由項英、毛澤東、任弼時、朱德、彭德懷、賀龍、周恩來等25人組成蘇區軍委。1931年1月,項英到達中央革命根據地,組成中共蘇區中央局。中共蘇區中央局隨即發布第1號通告,宣布周恩來任書記(未到職)項英代理書記,毛澤東、朱德等9人為委員建立由蘇區中央局領導的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項英為主席,朱德、毛澤東為副主席﹔撤銷以毛澤東為書記的中共紅一方面軍總前委。2月,蘇區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發布<總政治部的任務及紅軍中政治部與政治委員的關系的通令》,決定在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內設總政治部,以毛澤東為主任﹔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總政治部暫兼第一方面軍政治部的任務。
為了便於領導紅一方面軍作戰和戰區地方工作,1931年5月,中共蘇區中央局決定組成中共紅一方面軍臨時總前委,以毛澤東為書記,朱德、林彪、彭德懷、黃公略、譚震林、周以栗為委員。
1931年11月,全國蘇維埃第一次代表大會委托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執行委員會主席團組建最高軍事機關——革命軍事委員會,負責領導全國紅軍的作戰和建設。25日,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簡稱中革軍委)宣告成立,朱德、王稼樣、彭德懷、周恩來、賀龍、毛澤東等15人為委員,朱德為主席,王稼祥、彭德懷為副主席,並決定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成立后,即取消紅一方面軍總司令、總政委的名義,紅一方面軍所屬部隊統一稱中央紅軍,直接歸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領導和指揮。27日,毛澤東在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執行委員會舉行的第一次會議上當選為主席,項英、張國燾為副主席。
1932年1月,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人民委員會第5次常委會決定,將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總政治部改名為中國工農紅軍總政治部,由王稼祥任主任,毛澤東不再兼任此職。
中共臨時中央和蘇區中央局於6月中旬決定恢復紅一方面軍總部,朱德兼任總司令,王稼祥兼任總政治部主任。毛澤東以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主席身份隨紅一方面軍總部行動。鑒於在后方的中央蘇區中央局成員提議由周恩來兼任紅一方面軍總政委,7月25日,在前方的周恩來、毛澤東、朱德、王稼祥聯名致電中央局:我們認為,為前方作戰指揮便利起見,以取消政府主席一級,改設總政治委員為妥,即以毛任總政委,作戰指揮權屬總司令、總政委,作戰計劃與決定權屬中革軍委”。7月29日,針對中央局仍堅持由周恩來兼任紅一方面軍總政委,周恩來再次致信中共蘇區中央局,堅持由毛澤東任紅一方面軍總政委,強調“有澤東負責,可能指揮適宜,懇請中央局再三考慮前方意見。”8月上旬,中共蘇區中央局召開會議研究決定,對紅一方面軍進行整編,在前方組成由周恩來任主席,毛澤東、朱德、王稼祥為成員的最高軍事會議,負責決定前方的行動方針和作戰計劃。8月8日,根據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的命令,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主席朱德,副主席王稼祥、彭德懷發出通令,特任命毛澤東為紅軍第一方面軍總政治委員。
中共蘇區中央局於10月上旬在江西寧都召開全體會議,會議貫徹執行臨時中央“左”傾冒險主義進攻路線,對毛澤東進行了錯誤的批評和指責。毛澤東鑒於不能取得中央局的完全信任,堅決不贊成由他“負指揮戰爭全責”。會議批准毛澤東暫時請病假,必要時到前方”。12日,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根據中共蘇區中央局決定發布命令:“工農紅軍第一方面軍兼政治委員毛澤東同志,為了蘇維埃工作的需要,暫回中央政府主持一切工作,所遺總政治委員一職,由周恩來同志代理。”毛澤東被迫離開了紅軍的領導崗位。
上一頁 | 下一頁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