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文敏(安徽)
2013年06月26日08:26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會議期間,張震總感覺負傷的右臂隱隱作痛,就利用閑暇時間,到淮陰仁慈醫院登門求醫。醫生用X光透視檢查后,告訴他有顆子彈橫在右肩胛下,必須住院手術取出來。面對時局多變、大規模內戰隨時可能爆發的新形勢,張震謝絕了醫生和戰友們讓他住院手術的安排,堅定地說:“大戰在即,不能住院取子彈,等以后有機會再說吧!”
會后,張震返回靈璧北部九縱隊駐地,傳達貫徹高干會議精神,組織部隊整軍備戰。全國內戰爆發后,他奉命率領華野九縱在靈璧縣南槐巷子首殲國民黨軍770多人﹔接著,激戰大山,保衛靈璧縣城,共殲敵870余人﹔1946年7月26日至28日,在司令員陳毅統一指揮下,張震又率部參加靈璧北朝陽集戰役,一舉攻克漁溝等地,殲敵1000多人。隨著解放戰爭的發展,他率部參加了泗縣、兩淮、宿北、魯南、孟良崮、南(麻)臨(朐)、膠東、豫東、濟南等戰役。1948年11月,時任華東野戰軍副參謀長的張震,協助華野代司令員粟裕,參與指揮了著名的淮海戰役。1949年1月10日,淮海戰役結束的當晚,他和華野后勤部長劉瑞龍一起,陪同粟裕視察了當年戰斗過的祖老樓、青龍集等主戰場。面對勝利,回顧8年抗戰的艱難,張震十分感慨,說:“在圍殲黃維和杜聿明集團時,我華野和中野兩支大軍集中於淮北路西地區,又回到了我們的老根據地。”“根據地人民以不惜傾家蕩產,也要支援前線的實際行動,全力支援了這場規模空前的決戰。”
1949年2月,張震任第三野戰軍參謀長,參與組織指揮了渡江戰役和第三野戰軍攻佔南京、杭州、上海、福州,解放東南沿海諸島等戰役戰斗。
1953年5月,時任中央軍委作戰部長的張震,奉命兼任中國人民志願軍二十四軍代軍長、代政委,率部參加抗美援朝夏季反攻作戰,經過大小40多次戰斗,殲敵1.3萬余人。同年8月12日,為更好地總結抗美援朝經驗,張震去橋岩山高地考察途中,車隊沿坦克越野道路爬行,因首車剎車不靈,迫使他乘坐的汽車后退下滑。為減輕車子承重,防止掉進旁邊的深谷,張震便跳下汽車。不料,司機猛地一掉頭,車輪從他的腰部軋過,頭部也被重撞,他頓時昏死過去。經搶救脫險后,他仍堅持到各部隊調查研究,總結出不少好的經驗,直到同年11月底,向新任二十四軍軍長梁金華交代工作后,他才奉命返回北京中央軍委作戰部。
在戰爭年代,張震6次負傷,都沒有及時得到很好的醫治,導致他的體質越來越差,經常頭痛、怕光、食欲不振。1953年12月7日,在參加軍事系統黨的高級干部會議時,他突然劇烈頭痛,連服3次止痛藥都無效,被領導和同志們送進北京醫院。醫生給他作了全面檢查,綜合治療,並做手術取出了那顆伴隨他多年的子彈頭。經過50天康復療傷,張震於1954年1月25日出院。望著剛從自己身上取出的子彈頭,他心情激動,思緒萬千,他要求妻子馬齡鬆好好保管這顆子彈頭,把它留給子孫后代,以教育他們繼承我黨我軍的光榮傳統,艱苦奮斗,永不變色。
上一頁 |
相關專題 |
· 期刊選粹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