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黨史頻道

鄧小平的政治智慧

王長江
2013年07月01日07:26   來源:學習時報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但是,怎樣吸收和借鑒,確實是一個需要認真對待的問題。特別是我們這樣一個用革命手段取得政權的黨,在否定封建主義、資本主義、民主社會主義等形形色色理論的背景下選擇了我們自己的道路,在學習、借鑒和繼承的同時,如何防止因學習而把我們自己的意識形態解構掉,確實是一門不淺的學問和藝術。這正是我們提出“批判地吸收借鑒”這個觀點的深刻含義之所在。

在這方面,鄧小平是當之無愧的大家和高手。他把兩者巧妙結合,為我國既堅持社會主義、又突破西方國家的意識形態圍堵殺出了一條血路,贏得了時間和空間。在這個領域裡面,鄧小平可以說是揮洒自如,充滿大智慧。

粗略地概括他的智慧:

一可曰“奪旗幟”。長期“左”的影響,使我們在許多領域裡面動輒問“姓社姓資”,把不少原本屬於全人類文明共同成果的東西看作資本主義特有的,結果是,這些東西沒有銷聲匿跡,照樣發揮著影響,而我們自己則在這些問題上實際上失去了話語權。因此,奪回這些旗幟,為我所用,成為推動改革開放特別重要的一招。鄧小平抓住思想解放這個關鍵,一個“貓論”,一句“摸著石頭過河”,一招“把毛澤東思想和毛澤東晚年錯誤區分開來”,把大量過去失去的話語權統統收入囊中,一下子扭轉了局面。在回答西方記者“你是否認為資本主義並不都是壞的”的提問時,他不但給予了肯定回答,而且突出強調,“一些東西並不能說是資本主義的”,體現了超越意識形態的眼光和境界。

二可曰“涂顏色”。有些成果,西方國家可以用,社會主義國家同樣可以用。但從歷史淵源講,這些成果確實又是人家發明的,不可避免地帶有人家的色彩。怎麼辦?鄧小平的做法是:加上“社會主義”,就可以為我所用﹔加上“中國特色”,就把特殊性和一般性結合起來了。例如,資本主義國家的民主比我們搞得早。現在,我們也搞民主,西方人難免會用自己的民主觀對我們指指點點。面對這種情況,鄧小平沒有選擇放棄民主,而是強調,我們搞的是社會主義民主,在高舉民主旗幟的同時,也拒絕了西方人在這個問題上對我們施加的壓力。同樣,一個“中國特色”的概念,既回擊了僵化保守力量對改革開放路線的質疑,又斷了西方別有用心的勢力催促中國走資本主義道路的念想。

(責編:常雪梅、王新玲)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