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 議
盡快修繕南口戰役遺址
包括楊國慶在內,很多南口戰役研究者認為,這場全面抗戰以來的第一場大戰役之所以宣傳不多,很大程度上是因為,這場戰役的指揮官,時任第十三軍軍長,是后來被列為“戰犯”的湯恩伯。然而,數萬在戰斗中為國捐軀將士的英魂不應就此被冷落,南口戰役的歷史價值不應被埋沒。
今年北京市兩會期間,民革界15位委員的聯名提案指出,為了讓后人了解南口戰役這段歷史,有必要對作為這場戰役見証物的長城遺址進行搶救性保護。
據市政協委員、民革北京市委秘書長蔣耘晨介紹,南口戰役記錄了中國軍隊英勇抗擊日本侵略者的過程。今天,見証當年那場慘烈戰役的長城僅剩的極少數敵台、墩台,依然正在遭受嚴重的自然風化及人為破壞,亟須保護。
委員們建議,在維修過程中,對南口戰役戰場、陣地中的長城,應以防止進一步破壞、加強保護為主,盡可能保持其經歷抗日戰火后的殘損滄桑面貌,不要原貌復建。
委員們認為,對長城等抗戰遺跡適當地修復開發,開展愛國教育、歷史學習、文物保護等主題的參觀旅游,不僅經濟潛力巨大,而且能夠加強后代對歷史的關注、重視和了解,在加強兩岸交流、弘揚民族精神、提升愛國意識、增強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等多方面發揮巨大作用。
昨天,蔣耘晨委員向記者透露,目前一些戰地已經開始修繕,文物部門和當地政府都在推進此事。但在修繕過程中一定要保存當年的戰爭遺存。“不能把那些彈孔簡單填平處理,一定要保護這些歷史遺跡。”
■名詞解釋
南口戰役
南口戰役1937年8月8日打響,至8月26日中國軍隊撤退,歷時18天。中國軍隊主力為湯恩伯將軍率領的第十三軍,轄第八十九、第四兩個師,以及陸續支援的第二十一師、第九十四師、第七十二師、獨立第七旅及兩個炮兵團,總兵力約6萬人。
日軍派出兩個混成旅團,板垣第五師團全部,總人數約7萬人,並配備了大量的火炮、坦克、飛機參戰。中國軍隊傷亡近3.3萬人,日軍傷亡約1.5萬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