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黨史頻道

張愛萍與中國核工業

李鷹翔
2013年07月10日10:17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著力推進核工業保軍轉民的戰略轉變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后,小平同志洞察國際形勢發展趨勢,指出“和平和發展是當代世界的兩大問題”。在新時期的國防科技工業要貫徹“軍民結合、平戰結合、軍品優先、以民養軍”方針,實現歷史性的戰略轉變。張愛萍在實施國防科技工業戰略轉變中,十分重視軍工建設布局和生產規模的調整。他看到伍紹祖提出我國核力量不應當與蘇聯、美國比,我們隻要有還手之力就有威懾作用。主張壓縮核工業建設規模,把節省的建設費用轉到發展民品上來的長信,十分贊同,立即批示:核工業應在優先保証軍用的前提下,把主要力量轉移到民用上來。並與二機部領導反復研究后,於1981年3月初,由國防科委和二機部聯名上報國務院和中央軍委,提出調整核工業發展方針的意見,國務院總理批示:“同意原子能工業逐步轉到為國民經濟服務的方針”。后來把這一方針概括為“保軍轉民”,並進而成為整個國防科技工業系統的指導方針。核工業從此轉入新的發展時期,大力壓縮基建規模,屬於第三套的項目該停的停、該轉的轉﹔軍工生產規模也大大壓縮。同時,積極轉型,走出軍工小天地,向廣闊民用大市場進軍。建筑安裝隊伍逐步向東南沿海地區轉移,承擔石油化工等民用項目﹔核燃料生產系統充分發揮技術、人才優勢和設備潛力,積極開發民品,開展多種經營,廣泛涉足於能源、交通、機械、電子、冶金、化工、建材、輕工、紡織、食品、醫療等行業,開發生產了10大類、1300多種,為國民經濟和人民生活服務。

與此同時,他對三線建設中核武器研制基地,因為貫徹當時“山(靠山)、散(分散)、洞(進洞)”方針,而造成“羊拉屎”的分散布局,感到很不合理,提出了調整布局、改點建設的主張。經與核工業部和九院領導及四川省領導商量,取得共識,於1983年8月19日,正式向國務院和中央軍委寫了《關於核工業部九院建設布局調整的請示》,並很快得到國務院、中央軍委的批准,定名“839工程”列入國家重點建設工程項目。張愛萍對839工程從調研決策、開工建設、完善配套到運行使用,傾注了大量心血。這一工程的建成,相對地集中了科研生產布局,改善了科研工作條件,提高了工作效率,對加速尖端武器的研制、開展高技術跟蹤研究、擴大對外學術交流、穩定科技隊伍、吸引青年科技人才,都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堅決支持自力更生建設發展核電

核工業轉民的主導方向,是研究、開發、利用核能,建設和發展核電站,為優化我國能源結構,減排溫室氣體,改善生態環境服務。核電發展起來了,帶動了核反應堆工程建設和民用核燃料生產,從而核工業也就全盤皆活了。張愛萍對核工業一手抓調整,一手抓發展,大力推進我國核電的建設和發展。

上世紀70年代末,二機部堅持要把周恩來總理親自審定的728工程(即秦山核電站)盡快建設起來。可是1979年4月發生的美國三哩島核電站事故,震驚了世界,一股“恐核”的思潮也影響到了國內,“中國要不要建核電站?”“中國有沒有能力建核電站?”爭論之聲不絕於耳,甚至也動搖了高層領導。德高望重的核科學家王淦昌主動站出來,向中央領導宣講《發展核能是解決能源問題的出路之一》,認為“我國發展核能既有必要又有可能”,建議中央“必須重視研究、開發與利用核能”,“在我國能源規劃中應佔有一定位置”。張愛萍也挺身而出,作詩明志:“原子核能不可怕,科學技術駕馭它。廣泛應用力無窮,為民造福振中華”,明確表示堅決支持發展核電。國防科委在充分聽取各方面的意見后,還向當時主管中央軍委工作的副主席葉劍英並中央專委上報了《關於發展核電站問題的請示報告》。其中對這種新型能源的優越性、經濟性、安全性,以及中國核電的發展規劃與起步等一系列重要問題,進行了全面而系統的闡述。鄧小平審閱這個報告並作了批示:“我認為繼續搞下去是應該的。”

可是,隨后又發生了發展核電如何起步,是自力更生還是全套引進的爭議。一些部門和領導主張停建秦山核電站,在谷牧副總理召集有關部門開會討論時,竟然形成三票反對、三票贊成的局面。在這個形勢下,張愛萍和國防科工委始終堅定支持建設秦山核電站,在國務院和各部委的會議上,以及在向中央呈報的報告上,反復力陳由核工業部建設秦山核電站的充分理由。最后,還是陳雲於1983年12月17日在國家計委關於《國內自己搞核電站的有關情況》的簡報上批示:“不管廣東核電站談成談不成,自己都要搞自己的核電站,再也不能三心二意了。”鄧小平在陳雲的批示上畫了個圈表示同意。

張愛萍在積極推進上層審定秦山核電站立項建設的同時,還於1982年11月、1983年4月、1986年5月三次親赴秦山現場視察和會見有關各方領導,督促及早確定廠址和開工建設,指導建立技術和行政兩大指揮系統及相應的責任制度,反復強調要像當年搞原子彈那樣,選調精兵良將,集中力量攻關,保質、保量、保進度、保安全,如期建成投產發電。在上海市政府召開的秦山核電工程會議上,還親自動員設計和設備制造部門要大力協同,共同為建好我國大陸第一座核電站出力。特別是第三次,當時秦山工程出了一些問題,來自各方的責備頗多,現場壓力很大。張愛萍到了現場進行檢查,嚴肅地指出了工程和管理方面存在的問題,要求現場切實認真改進。同時也指出,有批評是好事,有批評才會有進步。核電站建設並沒有到不可救藥的程度,不贊成一些人悲觀失望、灰心喪氣的態度。他回北京向中央軍委、國務院並黨中央報告,明確表示秦山核電站建設進展順利,具有充分的安全保障措施,對存在的問題提出了解決辦法和建議。這又一次給核工業極大的支持和力量,使現場的領導和職工深受教育和感動。當年,張愛萍以其詩人氣質,飽含深情地對核工業人說:“核電是放光發熱的,我期待著秦山核電廠放出萬丈光芒!”如今,可以向他告慰的是,秦山已發展成為我國重要的核電基地,共有9個核電機組,裝機680萬千瓦。全國人大原委員長吳邦國曾題詞:“中國核電從這裡起步”﹔國務院原副總理鄒家華曾題詞:“國之光榮”,張愛萍曾為之付出大量的心血和精力,功德卓著,秦山人將永遠銘記。

(責編:王新玲、趙娟)


相關專題
· 開國上將紀念館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