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黨史頻道

聽“中南海講師”講講“上課”那些事

2013年07月12日13:13   來源:解放日報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半數以上講課老師都有“洋”背景

  徐勇,華中師范大學中國農村研究院院長。2006年,他走進中南海為中央政治局第36次集體學習作講解,主題是“我國社會主義基層民主政治建設研究”。徐勇表示,想要走進中南海,首先要在某一領域裡有所建樹,政治上也要可靠。相關部門對主講人有一系列的評估程序,通過后才進入准備階段。

  據了解,政治局集體學習主題的確定主要有兩個途徑:一類是高層領導根據自己的關注親自點題,另一類是由中共中央辦公廳等相關課題組人員根據當前熱點問題進行篩選並報批。

  到中南海講課的老師半數以上都擁有海外留學或擔任海外訪問學者的背景。從每堂課的講師配置來看,常常是由兩名老師同時授課,年齡結構上“老、中、青”兼備,主要集中在45至55歲之間。

  定好人選后,給老師們的備課時間並不一致。中國社會科學院歐洲研究所所長周弘在2007年11月接到了來自人社部的電話通知,此后半年他都在緊張地准備。周葉中則隻有15天時間備課。

  進中南海授課,在程序上主要由推薦主講者、選拔主講者、撰寫初稿、幾輪甚至幾十輪討論修改、定稿、正式講課座談等環節組成。

  從運作機制上看,中央辦公廳、中央政研室和相關部委機構共同牽頭組織,先協商出一個意向性的題目,然后報中央有關方面審批,批准后再確定主講人。比如法治方面主要由司法部具體組織,其他有關部門參與﹔而外交方面主要由外交部具體組織。

  徐勇說,自己所做的是系統地對某一問題進行介紹,將來龍去脈以及發展趨勢闡述得清楚全面,而不是宣揚自己的觀點,可以說是重在講解而不是講課。

  在這次經歷中,最讓徐勇感動的是領導的人情味兒。

  “老師們的緊張在所難免,在上課之前,領導們會過來跟大伙聊天,說說輕鬆的話題,大家也就放鬆下來了。”徐勇說。

  徐勇認為,這種集中的學習方式制度化地延續下來,是中央領導做的一個很好的表率,可以給地方學習借鑒。建設學習型政黨,中央領導帶了一個好頭。

(責編:王新玲、趙娟)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