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文獻》授權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獨家發布,請勿轉載!
鄧小平的晚年思考,主要指他從1989年11月退休后到1994年底這段時間,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相關重大問題的思考。當時,國際上蘇東劇變,國際共產主義運動陷入低潮﹔在國內改革開放正邁入新的階段。在這個特殊的歷史時期,中國共產黨既要不遺余力地集中精力解決發展問題,也要重視和逐步解決初步發展起來以后出現的一系列新問題。鄧小平晚年對中國政治、經濟、社會發展和對外關系等方面的思考,豐富和發展了鄧小平理論。研究鄧小平的晚年思考,對於進一步深化改革和豐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一、“隻有改革開放才能發展中國”, 要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一百年不動搖
如何看待改革開放的性質和作用,要不要堅持和加快改革開放,是經歷1989年政治風波后,中國面臨的一個重大問題,是鄧小平晚年思考的重要內容。
關於改革開放的作用,20世紀80年代中期鄧小平就提出,改革是中國發展生產力的必由之路。“改革開放要貫穿中國整個發展過程,不是三年、五年、十年、八年,也不是二十年,因為需要做的事情太多了”(《鄧小平文選》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65頁。)。他說,要搞現代化建設,使國家興旺發達起來,第一,必須實行改革開放政策﹔第二,必須堅持四項基本原則。根據他的觀點,黨的十三大確立了“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基本路線。
對於要不要堅持改革開放的問題,鄧小平旗幟鮮明地指出:“改革開放政策不變,幾十年不變,一直要講到底。”(《鄧小平文選》第3卷,第296頁。)1991年,鄧小平對江澤民等同志說:“堅持改革開放是決定中國命運的一招。”(《鄧小平文選》第3卷,第368頁。)1992年,他進一步從理論上闡發了改革開放的意義:“革命是解放生產力,改革也是解放生產力。推翻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的反動統治,使中國人民的生產力獲得解放,這是革命,所以革命是解放生產力。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確立以后,還要從根本上改變束縛生產力發展的經濟體制,建立起充滿生機和活力的社會主義經濟體制,促進生產力的發展,這是改革,所以改革也是解放生產力。過去,隻講在社會主義條件下發展生產力,沒有講還要通過改革解放生產力,不完全。應該把解放生產力和發展生產力兩個講全了。”(《鄧小平文選》第3卷,第370頁。)他說:“如果沒有改革開放的成果,‘六?四’這個關我們闖不過,闖不過就亂,亂就打內戰,‘文化大革命’就是內戰。為什麼‘六?四’以后的我們國家能夠很穩定?就是因為我們搞了改革開放,促進了經濟發展,人民生活得到了改善。”(《鄧小平文選》第3卷,第371頁。)由此,他得出結論:“不堅持社會主義,不改革開放,不發展經濟,不改善人民生活,隻能是死路一條。基本路線要管一百年,動搖不得。隻有堅持這條路線,人民才會相信你,擁護你。”(《鄧小平文選》第3卷,第370—371頁。)為了幫助全黨正確認識改革開放,鄧小平提出並闡述了“三個有利於”標准。1993年,他在審閱《鄧小平文選》第三卷編輯工作總結報告時親筆寫下:“我的文選第三卷為什麼要嚴肅地多找點人看看,就是因為其中講到的事都是我們一直在做的事,不能動搖。就是要堅持,不能改變這條路線,特別是不能使之不知不覺地動搖,變為事實。”(《鄧小平年譜(1975—1997)》(下),中央文獻出版社2004年版,第1365頁。)
鄧小平晚年關於改革開放問題的思考,對於幫助全黨堅定信心,繼續深化改革開放起到了重要指導作用。改革開放給我國帶來了巨大活力,但經濟體制的深刻變革、社會結構的深刻變動等也會帶來相關問題。一部分人將發展過程中出現的一些矛盾和問題,簡單地歸咎於改革開放,是不科學的。回顧30多年的奮進歷程,我們國家過去的快速發展靠的是改革開放,未來繁榮富強也必須堅定不移依靠改革開放。
【更多精彩故事進入黨史頻道】
一顆留在張震上將身上近十年的子彈頭
解密葉群的性格與命運 和林彪一起揣摩毛澤東的心思
揭秘:毛澤東保健飲食——生日菜譜
揭秘:貼身攝影師錢嗣杰鏡頭下的毛澤東
親歷審判張春橋:表情陰森 一言不發
毛澤東揭周恩來"政治弱點":一半"虎氣" 一半"猴氣"
毛澤東菜譜和真實食譜全揭秘
毛澤東與朱德在古田會議前有何分歧
蔣介石宋美齡: 政治婚姻或恩愛夫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