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黨史頻道

我所知道的育英學校

程原生
2013年07月25日09:21   來源:山西日報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原標題:我所知道的育英學校

半軍事化管理

育英學校特別重視革命傳統教育。1960年,學校特別聘請享有盛名的“十大軍屬”來校做報告。其中有董存瑞和羅盛教兩位烈士的父親,黃繼光和劉胡蘭兩位烈士的母親,狼牙山五壯士之一的葛震林,中印反擊戰的英雄等。學校經常舉行革命故事會,表演評書《紅岩》等,孩子們從小就樹立了堅定的革命理想和信念。

1958年,根據學校發展需要,北京軍區首長決定將學生來源擴大到各軍兵種和地方干部子女,建造了教學大樓、宿舍大樓、大禮堂、大操場、牛奶場,配備了一輛美式吉普、兩輛蘇式嘎斯卡車,司機都是志願軍優秀汽車兵。為解決孩子們升學,在東倉巷成立了中學部。

三年自然災害時期,糧食供應格外緊張。北京軍區司令員楊勇和參謀長肖文久親臨學校視察,隨即召開駐軍負責人會議,決定21軍從軍長到士兵近3萬人,每人每月節約一斤口糧給學校。按照楊勇司令員指示,部隊從內蒙古打獵所得的黃羊中,拿出部分送給學校。63軍也調出副業生產的食油支援育英學校。他們沒要國家一分錢,完全以父兄身份,節省自己的口糧來哺育子弟。

學校炊事班60多人,由一批部隊偵察兵集體調來工作,擔負幼兒園、小學部、中學部、教工食堂的膳食營養任務,孩子們稱其為 “伙房伯伯”,其實都是年輕戰士。

學校有自己的衛生所,設內科、外科、化驗室、X光室、藥房和50張病床。21軍軍長、少將肖應棠是紅軍巧渡金沙江的指揮員,他的夫人申英親自擔任校衛生所副所長,輪流與醫生們到各班巡夜,整理蹬開的被子,叫醒常尿床的孩子起床小便,觀察孩子的臉色體溫,確保每個孩子身體健康。志願軍兵團司令楊得志與政委李志民曾當面對校衛生所所長張業勝說:“孩子出了問題,我找你算賬”,后來孩子們都稱其為“張司藥”。

學校是半軍事化管理,體育課跳木馬就是模擬急速奔跑躍上軍馬。金屬滑梯有二層樓高,稱“天橋”,訓練要求做到有膽有識。投壘球、吊環、攀登等都是國際體育項目。

1964年紅溝靶場比武,育英學校代表隊是太原市年齡最小的,小民兵槍槍命中,受到省軍區和太原市領導的特別表揚。學校跳傘隊成績出色,12名跳傘隊員獲得了國家體委授予的三級運動員証書。學校航模隊制作的滑翔機,連續多年獲獎。無線電組制作的礦石收音機,曾獲山西省無線電制作第四名。

脫下軍裝

1964年,中央軍委決定,軍隊開辦的學校全部移交當地政府。身為中校現役軍官的王佩選校長與李連清書記,無限留戀地脫下了軍裝。1967年,“文革”武斗開始,為了不讓在校的這批具有革命傳統的孩子出事,校領導及時將保存在地下室的教職工配槍全部上繳。勃朗寧、左輪式等整整裝了兩麻袋,全部上交21軍。后來“三支兩軍”的解放軍進駐學校,又從中學部物理教研室找出一個箱子,內裝一門美制無后坐力炮,暫時放置在一名解放軍床下。因筆者與其同住一個宿舍,當時親眼所見,脫口驚嘆“好強的火力”。

“文革”結束后,因小學部校址被山西省軍區招待所佔用,小學部就沒有恢復起來。僅留的中學部后改為太原市第二十六中學。1988年迎來40周年校慶之際,經全體老校友一致要求,學校向市政府提出申請並得到批准后,恢復校名為“太原市育英中學校”,現為太原市重點中學。

60余年,彈指之間。這所光榮的學校留給我們的,永遠是那些諄諄教誨與光榮傳統。

(責編:姜萍萍、常雪梅)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