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堅守黨的“執政生命線” 依靠人民推動歷史前進
魚水情深 同甘共苦——
29年跌宕起伏的建設征程,銳意進取的湖南黨組織為群眾當家作主、生活改善而勵精圖治、艱苦創業
1949年8月25日,南下省委和地下省工委在長沙舉行會師大會,慶祝新的中共湖南省委成立。省委書記黃克誠宣告:“我們在湖南的總任務是建立鞏固的屬於人民的新湖南”。他特別強調,“發展經濟是根本問題”,“民以食為天,人民一天沒有飯吃也不行。老百姓眼睜睜看我們能不能解決這個民生問題”。他要求黨和政府的一切工作,必須以湖南人民吃飯問題為出發點,各級干部“要成為全心全意為湖南人民服務的干部”、“個人要和整個人民結合在一起,始終不要離開人民”。省委為全省各級黨組織樹立了以民為本、一心為民的優良傳統,促進了新的歷史條件下黨的“生命線”理論與實踐的深化和發展。
建國初期,湖南同全國各地一樣,一窮二白、物價飛漲,人民生活異常困難。同時,國民黨殘余勢力盤踞在全省各地,大量土匪、特務以及其他反革命分子也以各種方式進行破壞和搗亂,企圖復辟。面對嚴峻形勢,湖南黨組織帶領全省人民迅速建立各級人民政府,開展剿匪斗爭、鎮壓反革命和抗美援朝,堅決打擊內外敵人的進攻,鞏固新生的人民政權。在此基礎上,湖南黨組織還注重從政治民主和經濟權利上真正實現群眾當家作主。政治上,充分發揚民主,先后召開多屆人民代表會議,報告政府工作,聽取基層群眾意見。1954年8月,在湖南省首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人民群眾用普選方式選出了自己的代表來管理地方的國家事務,正式開啟了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實踐發展的嶄新歷程。從1950年起,湖南黨組織領導人民群眾進行了各項民主改革。一是在農村開展大規模土地改革,徹底根除延續幾千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滅地主剝削階級,使佔全省人口80%以上的農民群眾翻身成為土地的主人。全省約有1890萬無地少地的農民分得2610萬畝土地,第一次真正實現了“耕者有其田”﹔二是在城市沒收官僚資本,建立起社會主義國營經濟,開展工礦民主改革,消滅封建把頭制度。通過改革,進一步解決歷史遺留問題,真正滿足了工人群眾翻身做主人的強烈願望。
為迅速醫治戰爭創傷,盡快恢復國民經濟,把殘破不堪、貧窮落后的舊湖南建成繁榮昌盛的社會主義新湖南。省委及時制定穩妥的方針政策,統一財政工作,大力恢復和發展農業、工業、商業、交通運輸,活躍城鄉交流。至1952年全省國民經濟獲得了全面恢復和發展,廣大群眾生活明顯改善。從1953年起,按照黨中央制定的過渡時期總路線,湖南黨組織領導人民群眾開展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建立起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從1956年起,湖南黨組織開展社會主義全面建設,大力推廣良種,緊抓糧食生產不放手,群眾生活水平普遍得到提高。20世紀60年代初,省委提出“發財致富、興家立業”和“省強民富”的口號,積極鼓勵發展多種經營。省委帶領各級黨組織身體力行,認真貫徹執行中央關於群眾路線的方針政策,深入農村和基層,總結推廣群眾創造的典型經驗﹔注重實踐,探究發展湖南農業建設、致富群眾的新途徑,力爭建成“山清水秀、經濟繁榮、省強民富、人面桃花”的新湖南。同時,省委號召全省農民“依靠集體,勤勞致富。發社會主義之財,越多越好﹔致社會主義之富,越富越光榮”。“我們搞社會主義建設,就是要在發展生產的基礎上,逐步改善人民生活,就是要大家富裕,就是國家、集體、個人富裕”,提出全省“要敢於發社會主義紅財”,特別總結推廣了沅江縣女勞模蔡月娥勤勞致富的經驗,支持瀏陽、黔陽等地的產量責任制。這些正確主張和實事求是的決策,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左”的錯誤帶來的不良后果,維護和促進了群眾的利益,鮮明地體現了黨的群眾利益觀。
整個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在經濟、財政都有很大困難的情況下,省委號召領導干部艱苦朴素、勤儉節約,不蓋辦公樓,不買小汽車,節省一切資金用於發展為群眾創利的工業和其他事業。省委書記黃克誠提出“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落后到先進”的口號,努力自籌資金擴建和新建一些工礦企業。他決定用隨軍從東北帶到湖南的一筆黃金和省委機關節省下來的資金,興辦湘江織布廠,受到毛澤東的贊揚。湖南黨組織還大力發揚密切聯系群眾的優良作風,加強黨的自身建設。有一段時間,湖南農村有些干部的作風不踏實、不深入。農民群眾批評他們是“三子干部”,即“腳穿鞋子,手拿本子,走路是官架子”。在省委的大力倡導和模范帶動下,廣大干部紛紛走出辦公室,下到農村,和群眾同吃、同住、同勞動。全省的省、縣、鄉三級干部共下放了10萬人,平均每個社都有兩三個干部,或擔任社裡的領導工作,或參加勞動鍛煉。在當時,干部種試驗田成了風氣,許多先進耕作技術,都是干部通過試驗田推廣的。群眾贊揚說:“毛主席的土改干部又來了,他們是赤腳光頭,手拿鋤頭,生產帶頭!” “三子干部”一變而為“三頭干部”。此后,為真正幫助農村解決各種具體問題,訓練一批有農村工作經驗的干部,省委又及時提出了從“上馬看花”到“下馬觀花”、開展“辦點”調查的工作方法。要求辦點的干部,發揚黨的優良傳統,理論聯系實際,密切聯系群眾,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發動群眾,依靠群眾,實干、苦干、窮干、巧干﹔虛心學習農業技術,同老農跟班勞動,向一專多能的方向發展。這樣,“為人民服務”作為最朴實的語言真正融入到全省各級黨員干部行動之中,與群眾休戚與共、魚水相依。“艱難困苦,玉汝於成”,從湖南和平解放到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前的29年間,湖南黨組織始終致力於勵精圖治、艱苦創業,帶領廣大干部群眾從滿目瘡痍、百廢待興中開創了一個生機勃發、生活富足的新湖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