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黨史頻道

《西行漫記》寫於盔甲廠胡同

2013年08月08日08:13   來源:北京日報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原標題:《西行漫記》寫於盔甲廠胡同

“一二·九”運動的孵化器

斯諾對於中國革命來說,不僅只是《西行漫記》作者這麼簡單﹔而原來的盔甲廠13號,也並非隻有“名著著作地”一層身份。

“一二·九運動前夕,許多愛國進步學生常去斯諾家。黃華、陳翰伯、姚依林、黃敬等都是他家的常客。”原國務院副總理兼外長黃華的夫人何理良說。

一張老照片顯示,“一二·九”運動中最先進行抗日演講的陸璀,在斯諾家的院子裡抿著嘴笑得正甜。

去年年初,為了印証此事,中安賓館總經理郝光寧甚至去拜訪了已98歲高齡的陸璀。

“她當時已經有些健忘,聊天時突然會問我們是誰。可一說起當年和斯諾的交往,以及如何發動的‘一二·九’運動,整個人條理清晰,眼神都有光彩了。”郝光寧說。

斯諾與安娜·路易絲·斯特朗、艾格尼絲·史沫特萊曾經被並稱為“3S”。1984年,我國曾專門成立“中國3S研究會”,后改名為“中國國際友人研究會”。研究會提供的史料顯示,“一二·九”愛國學生運動時期,很多學生運動領袖們的請願書、宣言、聲明、傳單等文件,就是在這裡討論、起草、翻譯、油印和保存的。

在這裡,斯諾夫婦還完成了左翼作家短篇小說集《活的中國》一書的翻譯定稿工作,把以魯迅為首的左翼作家和他們的代表作第一次介紹到西方世界。在這裡,斯諾夫婦創辦了著名的英文雜志《民主》。

(責編:姜萍萍、趙晶)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