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我可憐的父親哇”帥氣又英勇!
在歷史材料中立體
王國才集中整理了《白沙縣志》《瓊中縣志》《白沙文史》中關於父親王定江的片斷,又四處走訪了起義幸存者,如姑丈吳日祥、當年同為白沙一區方面的領導人符尤相、父親昔年戰友王克、父親的徒弟符萬巴,收集父親的事跡。
王定江,原名王偉漢,原籍臨高縣,1910年出生在白沙縣細水鄉福門村。他的父親王華吉挑著貨郎擔走街串巷,積攢了一些錢財,便在1924年送他去讀私塾。1926年,王定江到儋縣南豐墟讀高等小學,經常在那大墟、臨高縣玩耍,接觸了活動在那裡的共產黨。
1928年高小畢業后,王定江沒有回家,而是留在南豐墟,暗中加入了我黨設立的地下聯絡點,協助黨的地下工作。對此,他的家人並不知情,蒙在鼓裡的家人甚至還給他設立了衣冠塚,以為他已經命喪他鄉。1932年,南豐墟的地下聯絡點遭到破壞,王定江返回細水鄉。家人見到他又驚又喜,父親王華吉指著他的鼻子破口大罵,卻又喜極而泣。
回到細水鄉的王定江在團董王桂文的支持下,辦起了鄉村小學教學點,王定江擔任教師。王定江在細水與地下黨取得聯絡,得到新的任務———在家鄉宣傳革命,把握時機組織農民暴動。
1937年底,王定江的堂兄王世仁是白沙縣國民黨參議員,介紹他擔任國民黨白沙縣一區區員,1939年王定江又被推選為細水鄉副團董。
身在曹營心在漢的王定江沒有放棄革命斗爭,而是利用職務的便利,不斷向群眾宣傳革命知識。由於工作的需要,王定江頻繁往來於牙叉、白沙、元門等鄉,結識了王亞福、符尤相、王亞剛、王公護等黎族頭人。
1940年8月18日,王亞福與符尤相率領村民揭竿而起,發動了什陽的“反頑”斗爭,王定江在斗爭中擔任了組織與領導的角色。據符尤相在1980年回憶,白沙縣一區方面起義中,王定江任參謀長一職,是發動群眾、組織起義的中堅力量。白沙起義第一槍取得了勝利,鼓舞了黎苗人民的士氣。同年8月28日,王定江因被人指認為起義的領導人而受到處分,撤消了一切職務。
再次回到細水鄉的王定江從這次起義中深深感到,隻有廣泛全面地發動組織群眾才能推翻國民黨政府,1940年底他開始走街串巷,利用在各縣鄉表演民俗活動的機會,再次宣傳發動和組織白沙縣一、二、三區各鄉村的頭人與群眾,決定待時機成熟就發動第二次起義。此外,王定江還出資購買大批火藥、槍支和手榴彈裝備起義軍,並宰了家中的3頭肥豬、一頭公牛犒勞戰士們。1943年與王國興、王玉錦等首領前后呼應,王亞福、符尤相與王定江在白沙一區領導發動了第二次起義。王國興與眾頭領被白沙二區區長李有美捕拿關押時,王定江還派出一支150人的小分隊協助營救。
起義因種種緣由失敗后,王定江與王亞福、符尤相、符打彭等各首領商議,建議向馮白駒領導的共產黨部隊尋求援助。王定江從事地下黨聯絡工作多年,輕車熟路。1943年9月19日,他攜妻兒去接瓊崖抗日獨立總隊的代表,在南豐墟乾元村被捕,5天后慘遭殺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