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緬懷先烈張元壽  

張延忠

2013年09月17日09:26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歷史的參與者比歷史的旁觀者更知道后勤的重要。參加過長征的人,回憶起那個歲月,都會說:最困難的是沒的吃,連樹皮、草根都拿來當食物了。為了解決供應問題,身為中革軍委先遣司令部后勤處處長的元壽叔叔,想盡了辦法。部隊一到駐地,別人休整,他卻要帶領同志們,一邊做群眾工作,一邊征購糧食,經常半夜才回來﹔不待天明,別人尚未啟程,他已早早踏上征途。有時沿途群眾跑光了,他就遠離主力,冒險深入敵后搞糧。在他的努力下,有效地保証了中央機關的后勤補給。

他了解到辣椒、生姜、白酒可以抵擋一陣寒冷,就想方設法採購來,分發到部隊。長征的戰友們,可能不知道張元壽,可是他們靠辣椒白酒御寒,翻越大雪山的經歷,是一定不會忘記的。

萊蕪戰役是元壽叔叔參加指揮的最后一個戰役。人們隻知道淮海戰役的勝利是“小車推出來的”,卻不知道,是萊蕪戰役的后勤保障,創造性地完善了這個體系,堪稱中國人民解放軍后勤保障的典范。在那樣困難的情況下,從萊蕪戰役開始,山東野戰軍的每一次戰役,再困難都能保証參戰軍民(萊蕪戰役軍隊20.5萬人,民工17.1萬人)每人最少2斤糧、1斤菜、幾錢油。難以想象的是,還有蝦皮、海帶、粉絲,甚至每人還能分到5支香煙……這一切都是和元壽叔叔的努力分不開的。陳毅司令員曾在一次會議上說:“張元壽同志很好,見到軍隊吃、穿、用的事就抓。他是后勤專家。”粟裕同志更是放心地說:“有元壽同志協助,打起仗來,我無后顧之憂。”

元壽叔叔長期在后勤戰線上工作,經他過手的糧、錢、物不計其數,但他從不私自動用一分。警衛員看他洗臉用的毛巾非常破舊,便找了一條新的要給他換上,被他嚴肅地拒絕了。

現今已經很少有人知道張元壽了。生前默默地奉獻,死后靜靜地遠去。在紀念他的時候,更應該繼承他的那種為革命事業隻講奉獻犧牲不求個人利益的精神遺產,這是他傳承給后人的“家風”。

元壽叔叔的夫人胡志年阿姨延續了這個家風。她出身於大地主家庭,卻義無反顧地和元壽叔叔結了婚,並從此走上革命的道路。

元壽叔叔犧牲時,胡阿姨才26歲,她悲痛欲絕。那撕心裂肺的哭聲,至今仍縈繞在我的耳邊。從此胡阿姨不僅堅強地挑起了撫育元壽叔叔珍愛的一雙遺孤的責任,而且終身不渝地繼承著他未竟的事業。上海解放后,她任上海紡織局勞資處處長。那時我們完全沒有環保的意識,從她那裡我才知道染料會引起肝癌。她自己患有癌症,但我親眼見她冒著酷暑,為得職業病和工傷的職工的利益,奔走呼吁﹔親自安排犧牲職工的家屬生活、子女上學,解決工人的困難。“文化大革命”時,她已被打倒了,仍然堅持不懈地為工人的每一個具體困難奔波。真正實現了張叔叔“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遺願。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實習生、趙晶)
相關專題
· 期刊選粹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