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延忠
2013年在上海參加陶勇將軍誕辰100周年紀念活動時,張曉衛告訴我,今年也是她父親張元壽誕辰100周年,到時候請我們去參加紀念活動。她的話勾起我心中層層漣漪:一個遠去的身影浮現在眼前,一些淡忘的往事涌進腦海,使我再一次真切地感受到平凡中的質朴、純粹、赤誠和高尚。
張元壽生前是華東野戰軍副參謀長,1947年3月於山東張店地區遭國民黨軍飛機襲擊時犧牲,年僅34歲。他是福建永定人,和我們家是同鄉。他和我的父親張鼎丞從閩西紅軍和蘇區時期開始,到后來在華中、華東一起工作,是非常親密的戰友。
元壽叔叔是人民軍隊后勤工作的創始人之一,我軍優秀的后勤專家。在中央蘇區時,就被調到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總供給部工作,從此開始了長期的后勤工作生涯。長征途中,他任先遣司令部后勤處長,負責籌集軍需物資。
抗日戰爭中,任中央軍委供給部部長。1938年到新四軍,任總兵站站長。在華東野戰軍,他是分管后勤工作的副參謀長。他為革命立下的功績是絕對不能被忘記的,中國革命的勝利也有他的一份功績。這樣的褒獎絕非泛泛之詞,而是一件件具體工作凝成的。
古語雲“兵馬未動,糧草先行”,用今天的語言表達是“現代戰爭打的是后勤保障”。但人們在論史、論軍時,常常津津樂道於戰略戰術的奇妙精巧,陷堅摧鋒的英勇頑強,而對支撐起這可歌可泣的壯舉背后的基石——后勤工作,還是有意無意地忽視了。后勤工作瑣碎,人們常常熟視無睹,但無論領袖、將帥、戰士,都離不開吃飯、穿衣,都需要槍械、彈藥。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黨員學習微平台”
![]() |
相關專題 |
· 期刊選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