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民國時期撫順縣公署與日本警署的交涉
在民國撫順縣公署四五百卷有關交涉的案卷中,有百余中日交涉案例,推演出一幕幕清濁混雜、善惡交融、是非對立、黑白分明的寫實劇,刻畫出一張張驕橫跋扈、凶狠野蠻與柔弱無助、悲憫酸楚的對比圖。
晚清政府與北洋政府的軟弱,是從頭到腳,從筋骨到皮肉的軟弱。據檔案記載,畢業於日本法政大學、1910年初署理撫順縣的趙宇航,當年還發布過奉天交涉司下發的“內地日人開設商店一律查禁”的告示,可到了1912年,千金寨舊市街已有50余家日本商店、當鋪、理發所和料理屋。
自1911年3月起署理撫順縣的昆山人士程廷恆,是一位“外交高手”,其人際交往和溝通協調能力令人贊嘆,初來乍到時曾受到日方的歡迎,雙方關系較為密切。奉天交涉司派駐撫順的交涉委員德林布,是東三省獲官費赴日本早稻田大學留學第一人,關東都督府都督大島、福島蒞臨撫順時,德林布是知縣程廷恆的譯員,奉命與日警署溝通聯絡,歡迎會上充滿對日本的贊譽。1911年5月《撫順、煙台煤礦細則》簽訂后,日本炭礦次長還宴請過程廷恆。9月25日,一周前剛剛拜訪程廷恆的日本新任炭礦長米倉清族又隆重宴請程廷恆。10月10日,辛亥革命爆發之際,程廷恆正在回請炭礦、警署、守備隊、驛站、郵局、醫院、學校等日方機構28人,一起把酒言歡,一起談詩論畫,一起暢敘友情。程廷恆還專門宴請日警署署長藤田並贈送蘇州刺繡。程廷恆執政兩年半裡,與炭礦商定征收各項稅費,募集日方捐款修建永安橋,審慎處理僑民問題,妥善解決中日商民糾紛,中日雙方關系比較平穩,嚴重交涉事件鮮有發生,這裡面有程廷恆個人因素,也與民國初建,日本還需觀察和試探一段時間有關。
從民國成立到北伐期間,撫順經歷了兩次直奉大戰、東三省“聯省自治”,郭鬆齡反奉、張作霖入主北京、張作霖命喪皇姑屯、東北易幟、中東路戰爭等一系列重大歷史事件。這些事件,幾乎每次都和侵華日軍為了強化對我國東北地區的統治有關。他們經常在地方制造麻煩,試探張作霖應對的底線,但結果往往是如願以償,這就更助長了日方軍警的驕縱狂妄。其間,撫順檔案顯示,這期間與日方的交涉都無果而終。同時在很多交涉案件中,日本軍警的無賴狡詐與野蠻強勢令人不齒,隨時都可以一眼看出是他們的過錯,卻故意混淆是非,反咬一口。
資料顯示,從民國建立到“九一八”事變的整整二十年裡,作為“滿鐵”管轄的撫順炭礦,勞工不斷增多,規模漸趨擴大,但本質上仍屬於日本在掠奪我國的資源來服務於其殖民侵略。那時,日本炭礦購買民地,中日商民間的土地、房屋、債務、工價等糾紛,煙、賭、盜、搶、凶殺等各類案件,日警署向中方引渡人犯,雙方就地區治安、道路交通、收捐繳稅、衛生防疫、河道治理等協商辦法,這都是在“滿鐵”附屬地已成為日方管區的既定事實下,雙方日常的交涉內容,例如:“日警署為禁止人民在鐵道線拾煤”、“日警署為大山坑電車站旁雙方共同管理並制止露天小商組織車馬通行”、“日警署函禁止千金川離近居民向該川中拋棄贓物”、“日警署函請掩埋露尸”、“日警署函知驅逐野犬請布告居民”、“日警署為防范霍亂傳染”、“日警署為第四分駐所在鐵道南強征營業稅”、“警務所呈日人高橋擅索人力車捐”、“交涉署訓令張永安呈控日商田中積欠工價日警署延不判償”、“日警署函請嚴緝逃賊趙振英”、“照會日警署引渡牟文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