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第一個進藏的地理學家徐近之
1934年春,竺可楨派徐近之前往西藏拉薩籌建氣象站。臨行前特在家裡設便宴,請徐近之吃飯。竺可楨想到路途遙遠,困難重重,心裡著實不安,說到去拉薩后如出現不能適應高原氣候和惡劣環境,盡可以先回來,待時機成熟再重組科研隊進藏。徐近之慨然表示:“近一二十年來,英國、瑞典等國科學家探險家接連來華深入西藏青海新疆內地從事科研考察,他們能百折不撓,冒險犯難,我們中國科研工作者就更應吃苦耐勞,堅韌不拔地前進,作出科研貢獻。總不能讓外國人瞧不起我們!”竺可楨很受感動,為自己的門生敬了一杯餞行酒……在這次進藏之前的幾年裡,徐近之已在我國地理科學界有了一定名氣。1931年,我國中央研究院就派正在中大讀書的徐近之休學參加瑞典人斯文海定為首的中瑞西北科考團赴甘肅青海新疆等地,在遼闊的氣候多變的大西北從事科研考察,他歷時一年才返回南京,形神俱疲,又黑又瘦,但他積累了許多數據資料,取得不凡的成就。1933年徐近之又應政府行政院資源委員會主任錢昌照之邀赴西藏調查,取道西北青海入藏,但因某些原因未到達拉薩,隻在川藏交界地區工作數月便折回。此行還是取得一些成就。這一回徐近之帶了兩名助手,再轉西北青海入藏,沿途幾人騎騾馬,雇了藏族牧民帶路,風餐露宿,說不盡的艱難勞頓,徐近之仍日日堅持氣象測量並作記錄,又寫地理考察日記,到達拉薩很快完成了青藏高原上第一個氣象站的建立工作。后來還寫出了《1935年拉薩之雨季》等重要論文,受到國內外氣象地理科研界人士廣泛重視……三年后,徐近之和兩助手輾轉雲南和越南,經海路抵達上海,返回南京,在下關火車站受到竺可楨、張其均、胡煥庸等學者教授和數百中大師生的熱烈歡迎。
抗戰初,徐近之考取第六屆中英“庚款”公費生,初赴英國愛丁堡大學留學,后轉赴美國哈佛大學和哥倫比亞大學深造,學有所成,更為以后搞地理奠定了深厚基礎。1946年他從美國回到祖國,任南京中央大學地理系教授,“桃李無言,下自成蹊”,徐近之的學術成就多多,不再多說。解放后,他任中科院南京地理研究所研究員,研究室主任,有專著多種為祖國建設作出了貢獻。“文革”浩劫中,徐近之度過了十余年不堪回首的日子。粉碎“四人幫”后,他重又精神煥發投入工作,只是天不假年,大限將至。1982年徐近之與世長辭,享年74歲,夫人胡國惠遵其遺囑,將上千冊遺留書籍贈給中科院南京地理研究所,外文資料則贈給南京圖書館。其存款近萬元贈給南京兒童福利基金會,以嘉惠后生不負先生遺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