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黨史頻道

香港淪陷時期抗日活動

(香港)謝永光
2013年08月16日10:57   來源:光明日報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原標題:香港淪陷時期抗日活動

游擊隊進入港九地區后,首先收集了英軍潰逃時丟下的武器彈藥,共有輕重機槍三十多挺,步槍數百支,以及大批彈藥、作戰物資。接著在元朗地區處決了一批民憤極大的漢奸,消滅和趕走了盤踞在大帽山的兩股土匪,控制了大帽山。與此同時,在西貢地區打擊和遷走了兩股土匪,消滅了李觀姐股匪六十余人。

1942年3月,廣東人民抗日游擊隊成立港九大隊,大隊以下分區建立中隊。1943年12月,廣東人民抗日游擊隊奉令成立東江縱隊,司令員曾生、政委林平、副司令員兼參謀長王作堯、政治部主任楊康華。在港九地區活動的游擊隊仍稱港九大隊,並派出熟悉港九情況的原香港淘化罐頭廠工人蔡國樑任大隊長,原香港青年知識分子陳達明任政委,黃高陽任政治處主任。由於所處環境特殊,改稱為港九獨立大隊,直屬東江縱隊司令部。

挺進港九的短槍隊,經過一段時間的斗爭,把當地土匪大部分消滅或驅逐,在各地獲得了立足點。並通過發動群眾,建立了抗日自衛隊、常備隊、護村隊等,形成了群眾自己的武裝組織。1943年春夏以后,各個地區以短槍隊為基礎,先后組建了西貢中隊、沙頭角中隊、元朗中隊、大嶼山中隊、海上縱隊。此外為了加強市區的游擊戰,還成立了市區隊。

港九地域狹小,回旋余地不大,而又是敵人軍警林立的地區,港九大隊進行的游擊戰,主要採取隱蔽斗爭形式,著重發揮短槍隊機動靈活的特點,運用奇襲、伏襲等游擊戰術打擊敵人。因此,各地區中隊均編有短槍隊,大隊也有一個直屬的短槍隊。他們採取高度靈活的斗爭策略,在沙田地區展開活動,以觀音山、吊草岩一帶為依托,頻頻出擊,經歷了數十次戰斗。觀音山、吊草岩一帶是在日軍包圍中的小塊三角地,共有十多個村庄,稍有麻痺就會遭到敵人的襲擊。為了安全,短槍隊白天化裝活動,派出自衛隊到各個路口放哨,還在周圍建立了十多個營地,經常變換駐地。日軍在許多村庄安插了漢奸、密探,搜集游擊隊的情況,短槍隊把肅清當地的漢奸走狗作為頭項任務。他們先后肅清了沙田圍村、沙田頭村的漢奸密偵,拔掉了敵人的爪牙,堵塞了日軍的耳目。

香港的第一座烈士紀念碑,是在船灣郊野公園范圍之內。從沙角道可通至該紀念碑的所在地,地名為烏蛟騰村。該處位於八仙嶺附近。這個紀念碑建於1951年10月,原名“抗日紀念碑”,獲港英政府同意興建。1985年9月重修。重修時由曾生題字,寫上“抗日英烈紀念碑”7字。重修后,通往紀念碑入口處增建一指示牌坊,沿途鋪有石路。紀念碑更刻上碑文介紹烏蛟騰抗日事跡,李世藩、李憲新、李天生、李志宏、李偉文、李官盛、王志英、王官保等烈士,也被刻上名字。

1942年9月25日(中秋節翌日)早晨,日軍出動數百兵力,包圍了烏蛟騰村。全村人被趕到空地集中,然后挨家挨戶去搜查,但既搜不到游擊隊,也搜不到槍支。日寇十分惱火,就對區役所指定為村長的李世藩進行審問。面對敵人的利誘和嚴刑,李世藩堅貞不屈,沒供出半點情況,慘被日軍火燒及拷打灌水逼害,四十多歲的李世藩,最終在押解途中犧牲。

另一位村長李源培,則因被烤時傷重昏迷,令日軍產生錯覺才幸免於難。日軍把李源培拉到河邊,拷打灌水,用軍馬踐踩腹部,在李源培背上燒熟煙絲,燒得他皮開肉爛,昏了過去又用水潑醒,醒了又再燒,如此輪番折磨,李源培已是奄奄一息,日寇仍然一無所獲。天也快黑了,他們隻得悻悻然收兵回去。

兩名村長的英勇事跡,激起村民同仇敵愾,烏蛟騰村至1945年抗日勝利仍未被日軍佔領。香港重光后,村民緬懷歷次在抗日中犧牲的兄弟,馬來西亞一位華僑更捐款建議建紀念碑,悼念烈士抗日的事跡。這個紀念碑終於於1951年10月在一處叫做“三擔籮”的地方落成,死裡逃生的李源培更是其中一個主持揭幕的嘉賓。烈士紀念碑高約丈余,白色素底,碑頂有一顆紅星,碑石上除七位烈士的芳名外,還刻有“各位烈士芳名永垂不朽”的字句。在蒼翠的鬆柏圍繞下,顯得分外庄嚴。

根據紀念碑刻文記:“1942年9月25日,日本侵略者拂曉包圍烏蛟騰村,強逼群眾交出自衛武器和供出游擊隊員,村長李世藩、李源培挺身而出,不怕灌水,不怕火燒,不怕軍馬踐踏,堅貞不屈,李世藩壯烈犧牲。”入口牌坊上書一副楹聯:“紀昔賢滿腔熱血,念先烈彌世功勞”。建碑之際,當年曾獲游擊隊拯救的港府官員和英軍軍官參加了開幕儀式。

第二座抗日紀念碑已於1988年落成,地點是西貢北約北潭坳分路往赤徑路右上側山坡一處官地,這座紀念碑是經過多次申請和要求,港英政府才允許撥地建筑。碑身用石材建成,外層用中國雲石。石碑上刻有一篇碑記,記述抗日游擊隊港九大隊當年在西貢的英烈事跡。

西貢區當年抗日犧牲人士的名字,刻在紀念碑上,以慰英靈。

(作者為香港資深報人,香港史專家,著有《三年零八個月的苦難》等專著)

(責編:姜萍萍、常雪梅)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