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西南聯大的“吃飯”問題

2013年08月22日13:42   來源:人民政協報

原標題:西南聯大的“吃飯”問題

b1zktqtP082201001001.jpg  

梅貽琦

b1zktqtP082201001002.jpg

西南聯大校門

抗戰之初,國民政府曾設想組成東南、西北、西南三個聯合大學,以拯救淪陷區高校,維持戰時高等教育,既有聯合辦學的實際考量,亦有共赴國難的象征涵義。不過,東南聯大胎死腹中,西北聯大先合后分,唯有西南聯大苦撐三年之久,教育部乃至最高當局當然不會坐視碩果僅存的“教育合辦事業”就此解體。

西南聯大首當其沖要面對的就是吃飯(經費)問題……

“分校”之聲再度響起

國立西南聯合大學由北大、清華和南開三校組成,三校之間關系如何,將決定西南聯大的命運。當年一些清華人就認為,“論設備,論經費,論師生的人數,都是清華最多,依世俗的眼光看來,這一聯(合),清華是劃不來的,反面看來也可以說,清華在聯大佔了壓倒的優勢”(傅任敢語)。事實上也確實如此。由三校校長組成的常委會,大部分時間是由梅貽琦擔任主席,主持日常校務。

這並非僅僅是君子之間的謙讓或梅貽琦年齡最輕理應多負責任,而是一種實至名歸的自然結果。南開校長張伯苓常駐重慶,參與國民參政會事務,兼理南渝中學,大學事宜委諸秘書長黃鈺生教授代理,黃乃清華畢業。梅貽琦則是南開學校首批學生,對伯苓師執弟子禮,而張伯苓、張彭春昆仲又曾先后出任過清華學校教務長,兩校之間有著“通家之好”的淵源關系。故而南開方面始終平靜如水。

北大則不然,校長蔣夢麟的政治地位和社會聲望當時均在梅貽琦之上,雖然蔣校長秉持“對聯大事務不管即是管”的超然姿態,刻意維系大局,但涉及北大自身利益也不可能全然不顧。問題在於,業已習慣以“最高學府”自居的北大教授群體對聯大體制下的“邊緣化處境”,顯然難以安之若素。蒙自分校時期,北大師生即有“獨立”吁求﹔1940年日軍侵入越南,昆明告急,政府諭令聯大遷移入川,在走留之間的爭執中再度響起“分校”之聲。

可知聯大體制最初並不牢固。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姜萍萍、常雪梅)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