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麥克法夸爾評述施拉姆的毛澤東研究

龔格格 編譯

2013年08月28日10:07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黨的文獻》授權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獨家發布,請勿轉載

施拉姆,西方著名的毛澤東生平思想研究專家,毛澤東著作翻譯家,於2012年7月8日凌晨辭世,享年88歲。20世紀60年代,施拉姆開始在哈佛大學從事現代中國特別是毛澤東研究。1967年以后,長期擔任英國倫敦大學東方與非洲學院政治系教授,后來兼任該院現代中國研究所所長。早在1963年,施拉姆就出版了自己最有影響力的一部毛澤東研究著作——《毛澤東的政治思想》。1989年,施拉姆出版了《毛澤東的思想》一書,他認為這是自己最具代表性的作品。1989年后,施拉姆應聘到哈佛大學費正清東亞研究中心工作,主持英文版十卷本《毛澤東集》的編纂工作。這部文集目前已出版七卷。

施拉姆去世后,以研究中國“文革”史聞名的西方學者麥克法夸爾專門撰文紀念他,文章發表在《中國季刊》2012年冬季號。文章中,麥克法夸爾回顧了施拉姆的一生,並對他從事毛澤東生平思想研究,特別是編纂毛澤東著作集的有關情況作了介紹,給予了較高的評價。主要內容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施拉姆是從自然科學領域轉向政治學領域,繼而從事毛澤東研究的。在明尼蘇達大學上學期間,施拉姆主修化學和數學。1944年大學畢業后,施拉姆入伍,作為美國陸軍工程兵團的正式成員,到芝加哥大學參加著名的曼哈頓計劃。他被分配到冶金實驗室,負責收集數據、管理檔案,這一工作經歷對他以后收集毛澤東的有關資料、編輯毛澤東著作產生了一定影響。

1944至1946年,施拉姆為原子能委員會的最終報告創建了新的分類體系。據他的妻子瑪麗回憶,施拉姆因在這項工作中的突出貢獻獲得嘉獎。1946至1950年間,施拉姆擔任原子能委員會紐約事務辦公室顧問。1948年,他擔任聯合國秘書處顧問,協助編制原子能科學文獻的國際書目。也就是說,在20多歲早期的時候,施拉姆的工作領域一直是新生的核物理研究,並且作出過很大貢獻,那他為什麼不繼續自己的科學研究生涯呢?在哈佛大學教授、中國清史研究專家康無為看來,美國在日本投下兩顆原子彈后,施拉姆便對這項事業徹底失望了。

1946年,施拉姆進入哥倫比亞大學攻讀哲學博士學位,逐漸將研究轉向政治學領域。1960年前后,他到巴黎政治學院任教,開始將研究重點轉向中國。

二、施拉姆為毛澤東研究付出了很大努力。施拉姆能熟練運用多國語言,這為他從事毛澤東研究奠定了堅實基礎。在高中時,施拉姆就學過德語。在明尼蘇達大學期間,他學過俄語、法語,法語能力達到了一定水平。1962年,施拉姆曾將毛澤東的著作《體育之研究》翻譯成法語。后來他還學過日語,1978年在日本期間,曾在慶應大學任教,還用日語作過一場關於毛澤東的報告。施拉姆剛開始學習中文時,就嘗試背誦白居易的《長恨歌》。盡管學習中文起步晚,在中文交流方面有困難,不過當施拉姆最終得以到中國作一場報告時,他花了大力氣用中文准備這個報告。在麥克法夸爾看來,像這樣通曉多種語言的研究中國的學者是不多的。

施拉姆曾對美國著名的中國問題專家沈大偉說:“現代中國政治全部都是有關毛澤東的。”為此,他不遺余力地推進現代中國研究。1968年,英國倫敦大學成立了現代中國研究所,施拉姆成為第一任所長。施拉姆為研究所制定了發展目標,那就是,為英國開展現代中國研究奠定基礎,推進現代中國研究並出版研究成果,為英國的中國研究專家提供服務,等等。

現代中國研究所實施的提供研究基金的政策,促進了從事現代中國研究的西方學者數量的增長。繼施拉姆之后的研究所負責人羅伯特·阿什,曾記錄了部分在此從事研究工作的同事名單以及他們之后從事的工作,他們中的許多人“為在英國、歐洲大陸以及澳大利亞等地開辟現代中國研究領域起了很大的作用”。阿什本人就被認為是在澳大利亞開創現代中國研究的第一人。

施拉姆還制定了一攬子極具挑戰性的出版計劃。除了《中國季刊》,他還跟劍橋大學出版社合作出版了一系列研究專著,包括他撰寫的《毛澤東的思想》,編輯的《中國的權威、參與以及文化變遷》,還有他付出大量精力的《歷史范疇中的毛澤東》﹔1970至1981年,他還編輯了一份年度時事通訊,輯錄各國對現代中國的研究概況﹔從1976年開始,他出版了一個系列的內部研究專論。

除此之外,1984年,通過文獻分析以及1983年在中國做訪問學者期間的採訪,施拉姆寫就了那篇備受學界關注的專論文章——《三中全會以來的中國意識形態和政治:1978—1984》。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張湘憶、趙晶)
相關專題
· 期刊選粹
· 毛澤東紀念館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