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為中國抗戰吶喊的美國女作家

美榮

2013年08月29日13:47   來源:人民政協報

原標題:為中國抗戰吶喊的美國女作家

賽珍珠還批評蔣介石為了加強統治,網羅一批親信組建特工組織“藍衣社”並聘請德國納粹軍官訓練他的黨羽的做法。她在《亞洲》雜志上發表《現代中國的創新精神》,在贊揚中國歷史文化傳統的同時,又痛斥國民黨政府的腐敗無能,蔣介石“沒辦法消除腐敗現象,才又皈依了基督教”,預言“蔣介石的統治已步入窮途末路”。並說:“蔣介石雖是一個握有兵權的實力人物,但他鎮壓自由的做法使他正喪失民心。如果蔣介石不相信人民,人民也不會相信他。”美國的喬治·歐圖爾諷刺賽珍珠“急於向蔣介石打冷槍以取悅延安”。

為加強輿論作用,賽珍珠夫婦於1940年建立了一個民間團體“東西方協會”,賽任該會的主席。她在協會的秘密報告中提出:“當務之急是,中國應立即對美國人民開展一項高明的、精心策劃的有關中國和中國人民的教育活動。”她把制定的宣傳計劃交給了中國駐美大使館。她始終認為,隻有通過持之以恆的宣傳和交流,才能克服兩國完全不同的歷史和文化背景造成的障礙,增進兩國和兩國人民的相互理解和友誼。她利用這個協會主辦的《亞洲》雜志,宣傳中國抗戰和介紹抗戰中國,埃德加·斯諾的《紅星照耀下的中國》(《西行漫記》)就是首先在這個刊物上發表的。賽珍珠在一家電台評述斯諾這部作品時指出:“毛澤東是贏家,蔣介石是輸家。因為毛澤東喚醒了中國的老百姓,他領導的軍隊是完全為老百姓的事業著想的。”賽珍珠旗幟鮮明地宣傳持續到抗戰結束,僅在《亞洲》雜志上就發表了《中國必勝》、《明天的火種》、《團結的中國》等18篇之多。這些文章,字裡行間充滿了對“第二祖國”無盡的眷戀和對中國人民深深的愛,是一種沒有任何功利色彩的愛。盡管她身處大洋彼岸,她的心卻飛到了戰火紛飛的中國,飛到養育她40多年的地方,分擔著第二故鄉遭受戰爭蹂躪的痛苦,更分享著他們勝利的歡樂。她指出:“中國人民的抗日戰爭絕不是遙遠的東方的兩個與美國無關的國家之間的戰爭,這場戰爭超出中日兩國的范圍,已經成為民主與暴政之間的戰爭。”

賽珍珠自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以后,又馬不停蹄地創作了大批反映我國抗戰內容的作品。從1939年至1945年,共有長篇小說5部,劇本7部,散文4篇,編著《中國木刻》1本,其創作態勢驚人。這些作品都旗幟鮮明地聲援了中國的抗戰。

1942年出版的《龍子》是以南京大屠殺為背景,描寫了1937年至1941年南京西郊村民的生活和斗爭。作品揭露這場屠殺給人民帶來家破人亡、妻離子散的巨大災難,歌頌普通民眾磨煉成長、奮起殺敵的英雄壯舉。這是世界上第一部以英文向西方揭露日軍在南京大屠殺的罪行的長篇小說。雖是小說,但卻是真實的歷史紀錄,賽珍珠說過:“書中描寫的悲慘肆虐是難以想象的,因為侵略軍極度殘忍,其凶其毒難以言表,隻能細寫故事始末。所有根據是當時影像、報紙資料的剪輯。”這部小說寄托了作者對南京的深厚感情,引發了全世界對日軍殘暴罪行的譴責。許多讀者把它當成“來自中國抗日前線的真實報告”。美國政府和人民也急於了解東方戰事和日本侵華的真相,所以《龍子》這本書一推出就大受歡迎,初版29萬冊,后來又一版再版。甚至把它作為美國盟軍參與抗日的宣傳品,鼓勵了大批美國人來到中國抗日戰場。她創作的《滇緬公路的故事》,也首次向世界披露中國男女老幼鋪筑公路用以抗戰的奇跡,鼓勵美國軍火商援華抗日,不要再對日本銷售武器。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姜萍萍、常雪梅)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