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葉劍英詩作中的海軍往事

袁小倫

2013年09月04日10:04   來源:解放軍報

原標題:葉劍英詩作中的海軍往事

《在巡洋艦上》

友誼深過太平洋,

鞏固中蘇沿海防。

縱有導彈射千裡,

不如團結一心強。

強調團結友誼的重要

1957年12月1日,以彭德懷為團長、葉劍英為副團長的中國軍事代表團前往海參崴訪問前蘇聯遠東最大的軍港,並參觀蘇軍四大艦隊之一的太平洋艦隊。

時任太平洋艦隊司令的索卡洛夫海軍上將在祝酒時,滔滔不絕地夸贊導彈的威力和作用,似乎今后的戰爭隻需按一下電鈕便可以決定勝負。

彭德懷聽后覺得有點兒不對頭,便同身旁的葉劍英私語了幾句。隻見葉劍英站起身來,舉起酒杯,彬彬有禮地獻上一首詩《在巡洋艦上》:“友誼深過太平洋,鞏固中蘇沿海防。縱有導彈射千裡,不如團結一心強。”在這首詩中,葉劍英有意識地強調友誼和團結的重要,含蓄委婉,彬彬有禮。當翻譯將大意譯出后,太平洋艦隊司令和其他在座的蘇軍將領異口同聲地稱贊,並報以熱烈的掌聲。

在場的太平洋艦隊機關報《太平洋報》主編沙布洛夫上校懇切地提出請中方譯出詩的全文,以便次日將該詩見報。當翻譯孫維韜把譯稿交給艦隊司令索卡洛夫看時,他站起身來,有板有眼地朗讀起來。索卡洛夫領會到該詩的深層寓意,興高採烈地說:“瞧!‘太平洋’這個詞一語雙關,用得多巧妙啊!我們是太平洋艦隊,友誼又深過太平洋……”

《巡視海洋島大長山列島防務》

魏武揮鞭看滄海,

豈知東海有長城。

汪洋滅敵空潛快,

島岸堅防民與兵。

贊頌海上“長城”雄偉氣魄

1965年8月24日,葉劍英視察海洋島和大長山島的防務。

上午8點多鐘,葉劍英登上快艇,來到駕駛台上。首長落座,一聲哨音過后,馬達啟動,艇艏激起了白色浪花。葉劍英迎著海風,凝目遠眺。不一會兒,他用手指著遠處的3座島嶼,向為其操艦的大隊長姚保江詢問:“這是什麼地方?”“是三山島。”姚保江馬上做了回答。接著,其他首長向葉劍英詳細地介紹了島嶼的情況。葉劍英聽后深有感觸地說:“它構成了大連港的屏障啊!”

快艇很快在大長山島靠岸了。葉劍英進哨所視察,上哨位瞭望,到艦艇艙室詢問,進伙房看飯菜,走訪民兵班,還對島岸的戰備防御設施作了許多重要的指示。返航后,姚保江走到葉劍英跟前說:“請首長題詞!”葉劍英高興地接過筆,俯身在海圖桌上揮筆寫下了《巡視海洋島大長山列島防務》:“魏武揮鞭看滄海,豈知東海有長城。汪洋滅敵空潛快,島岸堅防民與兵。”

葉劍英視察海防,被眼前的景象所觸動,想起了1700多年前那位頗具文韜武略的魏武帝曹操,想象他當年北征烏桓、東臨碣石抒寫“觀滄海”的豪情,想象他看到今天的人民海軍的海上“長城”,又會涌動怎樣的詩情,寫出怎樣的詩作呢?詩人為古人遺憾,為今人自豪。“空潛快”是當時中國海軍的發展戰略,即依托岸基的雷達觀測站來獲取目標,然后由海軍航空兵對海上實施空中掩護,由快艇兵力出擊,一般是護衛艇、魚雷艇、導彈艇協同作戰,對敵方的大型目標實施突擊作戰。與此同時,潛艇在近海防御的遠方形成一道更遠的屏障,對較遠海域來犯之敵形成威懾。“空潛快”戰略形成人民海軍一定距離的綜合作戰半徑,即海軍的綜合作戰能力在一定距離范圍內足以抵御強敵的海上入侵,這對年輕的共和國筑起海上“長城”是至關重要的。

可以說,這首詩高度概括了人民海軍和民兵聯防,海上和海島、海岸多重防線的人民戰爭的雄偉景象。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姜萍萍、趙晶)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