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小倫
《游海》
橫槊臨江喜賦詩,
曹瞞當日耀雄姿。
看今導彈核潛艇,
征服五洋任所之。
歌詠戰無不勝的豪情氣概
1979年8月下旬至9月上旬,葉劍英來到黃海之濱,連續數日視察檢閱海軍部隊。
9月4日上午,葉劍英又一次乘坐海軍北海艦隊獵潛艇出海。返航途中,艇政委徐武增將水兵們用紅紙書寫、紅緞帶包扎的詩篇呈給葉劍英,以此表達全艇官兵對首長的尊敬和愛戴。葉劍英高興地接了過來,一面翻看著水兵們的詩作,一面聽著徐政委那洪亮而激昂的朗誦。朗誦完畢,葉劍英帶頭長時間鼓掌,稱贊說:“你們是海軍詩人!”
徐武增把一張寫著“請葉副主席為我們賦詩”的字條遞到葉劍英手裡,葉劍英看了看笑著說:“我可沒有那個天才啊!”風趣的話語,使大家開懷大笑。最后,他點頭應允了為指戰員賦詩的請求。第二天,葉劍英欣然寫就七絕《游海》:“橫槊臨江喜賦詩,曹瞞當日耀雄姿。看今導彈核潛艇,征服五洋任所之。”
《游海》的前兩句就把讀者帶入這樣一個境界:當年曹操面對長江,引頸高歌,耀武揚威,不可一世。豈料,不久便被孫劉聯軍火燒赤壁,大敗而歸。詩中的“喜”字用得絕妙,背后正隱著一個“悲”字。一喜一悲,不僅襯托出曹操在赤壁之戰中由勝轉敗的結局,也引出戰爭中的兵器問題。隨后,詩人把讀者從1700多年前帶回到當代,人民海軍擁有包括導彈、核潛艇在內的尖端武器,在未來的反侵略戰爭中,可以征服五洋,戰無不勝。
前后四句詩,上下越千年。葉劍英用極其淺近簡潔的語言,表達了極豐富的思想,亦讓人們深切地感受到他對人民海軍發展壯大的殷切希望和深遠寄托。
(本文作者為廣州體育學院歷史教研室教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