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李彌率部逃竄緬甸前后

2013年09月12日14:01   來源:人民政協報

原標題:李彌率部逃竄緬甸前后

時在台北的李彌上書蔣介石,願赴滇邊“收率殘部,負弩前驅,為國效命”。即赴香港,以“龍惠農”的化名弄到葡屬澳門的護照,於1950年4月11日抵達泰國曼谷,在台駐泰武官的協助下,與李譚書信聯絡。李譚派丁作韶(丁系留學法國博士)為代表到曼谷與李彌會見。帶回李彌反攻雲南謀劃及李彌親筆信,略雲:“前進是為聖為賢,后退則作俘作虜……現今在這裡(指緬甸——作者注)做俘虜,那是做洋俘虜啊!除了第三次世界大戰之外,是永無翻身之日……”李譚將此信油印發所部官兵。稍后,李彌喬扮馬幫到泰緬邊和李國輝譚忠會見。李彌幫助孤軍爭得台灣每月發8萬至14萬泰銖作補給,還以私款10萬美金(當年,這是一筆巨款)急供這支孤軍。

李彌(1902-1973),雲南騰沖人,黃埔四期,能征慣戰多謀善斷。抗日時任國民政府第八軍榮譽第一師師長、副軍長,於1945年1月23日升任第八軍軍長,於滇西反攻殲擊日本王牌師團。淮海戰役時系十三兵團中將司令官,所轄四個軍全部覆沒,李彌隻身逃抵青島。盧漢“投共”,國民黨政府於1949年12月21日發表李彌為雲南省政府主席,但他未及上任,全滇已經解放。此時李彌以雲南省主席名義呈請“重建二十六軍”,獲得批准。李彌於是派邱開基、李則芬赴緬北招兵擴軍,誘騙雲南邊民來奔。重建二十六軍先由李彌兼軍長,副軍長先后有李則芬、葉植楠、李彬甫,轄兩個師:九十三師師長彭程,李國輝為一九三師師長。朝鮮戰起,蔣介石十分注重“滇邊反共大業”。李彌部番號、指揮官先后有變動。后,蔣任命李彌為直屬台國防部的“雲南人民反共救國軍”總指揮。任過副總指揮官者先后有呂國銓少將(呂,接任過二十六軍軍長)、李則芬少將、蘇令德少將、柳元麟少將、葉植楠少將。李彌偕夫人龍慧娛到緬北若干部隊巡視合影慰勉官兵。

這支入緬國民黨部隊不時派人以隱蔽手段進出國境,對我雲南邊疆武裝竄擾,挑撥民族、宗教矛盾,情報策反,還襲擊當地人民政府、搶劫財糧物資,慘殺黨政干部,嚴重威脅滇邊安全。

所謂東南亞“金三角”,北起中緬邊,南達泰國清邁府清萊府,西為薩爾溫江,東抵老撾(寮國)叢林,地域遼闊,相當我湖北省全境。而毗鄰中、泰、老邊的緬北有6萬平方公裡,約半個江蘇或浙江面積,緬北多民族雜處,撣族、克欽族、瓦族、果敢族、克倫族都擁有自己的武裝,仰光中央政府對緬北統治力弱。當李譚孤軍入緬權居,當地土司抗戰時曾與中國遠征軍相處友好。而緬甸政府對此如刺在喉,急於剿滅他們。

早在1950年3月,李譚(及蒙、羅、張)軍竄緬,緬甸國防軍即開進大其力周邊監視。5月,緬甸政府增兵6000人控制要點,又炮兵三個連戰車一個連,其空軍連日空運彈械至景棟,責令限時繳械,派員勸降。6月13日起,緬空軍連續偵察並炸射,於6月16日起多次發動地面進攻,先后由左蘇上校、宇欽上校指揮,但均被擊敗。緬空軍司令更親率軍機三架低飛掃射,其座機被國民黨軍機槍擊落。7月9日緬陸軍總司令奈溫將軍自仰光飛景棟,親任指揮,仍未奏效。緬軍傷亡遭俘者頗多,槍炮汽車也損失慘重﹔國民黨軍也有傷亡。

其間,緬軍指揮官與李國輝曾多次互致照會及派員談判。由景棟王和當地僑領中介聯絡,但談判均不歡而散。1950年8月9日,緬軍奈溫將軍照會“駐景棟之反共軍指揮官李少將”稱,如貴方對談和有誠意,希於緬軍再次進攻時向后撤退,以便對上對外有所交代。8月17日李國輝致奈溫,再次強調從無領土野心隻暫棲,希望停止戰爭和平相處。8月22日達成協議,國民黨軍撤出大其力地區進入山區﹔緬方通知該地地方政府協助供糧。8月25日,國民黨軍諸部退出大其力,進屯緬泰邊的猛撒﹔該處有四十余村寨,糧產豐盛。

優勢緬軍卻未能殲滅這支國民黨軍,由於緬甸1948年才獨立,建軍未久,而緬軍多為新兵,沒有戰斗經驗。加上緬北峰巒險峻,緬軍官兵多下緬甸人,水土氣候不服,所以士氣不高。而國民黨殘軍為百戰余生的部隊,富有戰斗經驗。這次又處於“退后一步便是死路”的險境,被迫做背水一戰,所以斗志極高。再就是當地土司向來自治,與緬甸中央關系疏遠,其民眾不幫助緬軍。而泰國方面則暗中相助國民黨軍,曾提供部分糧彈援助,更接容孤軍的眷屬婦孩安頓於泰境,使他們作戰無后顧拖累。

亞洲及歐美多國傳媒介紹報道大其力之戰,有的夸張宣揚兩千孤軍擊敗兩萬緬軍雲雲。引起世界關注,更引起蔣介石對在緬武裝的重視。 (毛德傳)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姜萍萍、趙晶)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