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民國伉儷朱生豪與宋清如的愛情往事——“他譯莎,我燒飯”

王凱

2013年09月16日09:42   來源:海南日報

原標題:“他譯莎,我燒飯”

朱生豪譯《莎士比亞戲劇全集》

《伉儷:朱生豪宋清如詩文選》書影

民國伉儷朱生豪與宋清如

《伉儷:朱生豪宋清如詩文選》近日由中國青年出版社出版發行,書中那一張張彌足珍貴的老照片,一篇篇飽含真情的率性文字,將我們帶進了一段塵封已久的愛情,一場風花雪月的往事。

其實,這對民國伉儷的名頭並不響亮,與梁思成與林徽因、徐志摩和陸小曼等光彩耀眼的人物相比,更像是我們身邊普通的鄰裡和鄉黨。但他們平凡、浪漫而又悲壯的愛情和生平歷程,以及對事業的那份執著和堅韌,卻觸動了許多人的心靈,也從一個側面記述了那個時代的脈搏。

一笑低頭意已傾

朱生豪與宋清如因詩而相識,因詩而相知,最后也是因詩結緣走到了一起。

朱生豪是浙江嘉興人,關於他的資料目前留存不多,據當地地方史料記載,他出生於一個破落商人家庭,自幼聰穎好學,1917年入嘉興開明初小讀書,1921年畢業,獲甲級第一名。但天有不測風雲,朱生豪的母親突然病逝,兩年后父親也離世,家庭很快陷入了窘境,小生豪幸虧由孀居的姑母撫養,才得以繼續求學。

1929年中學畢業后,朱生豪被保送至杭州之江大學深造。朱生豪在學校主修中國文學,同時攻讀英語,具有很高的文學素養和英語水平,這為其日后從事莎士比亞戲劇翻譯埋下了伏筆。大學二年級他參加了“之江詩社”,其文學才華受到老師和同學們的交口贊譽,“之江詩社”的社長夏承燾這樣評價他:“閱朱生豪唐詩人短論七則,多前人未發之論,爽利無比。聰明才力,在余師友間,不當以學生視之。……聞英文甚深,之江辦學數十年,恐無此不易之才也。”

就在這段時間,宋清如走進了他的生活。

這個明眸皓齒的姑娘長朱生豪幾個月,出生於江蘇常熟西張欄杆橋日暉壩一名門望族,自小定有娃娃親。長大成人后,宋清如向家裡抗議“我不要結婚要讀書”,后如願以償進了之江大學,並在之江詩會上結識了朱生豪。多年以后,宋清如對當年初識朱生豪的情景還記憶猶新:“那時,他完全是個孩子。瘦長的個兒,蒼白的臉,和善、天真,自得其樂地,很容易使人感到可親可近。”

之江大學是一所教會大學,學生人數不多,環境美麗如畫。宋清如讀中學時即愛好文學,曾嘗試著寫些新詩,進入大學后,也參加了“之江詩社”的活動。據宋清如回憶,當時她別出心裁地寫了首寶塔詩,作為參加詩社的見面禮:“這個‘詩社’的詩人們,不少是詩詞能手。他們交流的作品,不是詩,就是詞(古體詩詞),可我連平仄都辨不出來,於是寶塔詩無異成了怪物。當時彭重熙(生豪同班友人,詞極好)看了寶塔詩后,就推給坐在他旁邊的朱生豪看。我注意到,朱生豪看了之后,帶著微笑把頭低了下去,既沒有說話,也沒有表情。事后,也許是三五天之后,他給了我一封信,附有他自己的三四首新詩,請我指正。我給了回信,這就開始和他有了信件來往,內容無非是交流創作的新詩。后來,我學寫舊詩時,也經常請他修改,從而加深了相互理解。”

自古才子愛佳人,在優美靜謐的之大校園裡,志同道合的朱生豪和宋清如暗生情愫。畢業前后,朱生豪寫了三首《鷓鴣天》送給宋清如,向意中人表白了自己的心跡:

①楚楚身裁可可名,當年意氣亦縱橫,同游伴侶呼才子,落筆文華洵不群。

招落月,喚停雲,秋山朗似女兒身。不須耳鬢常厮伴,一笑低頭意已傾。

②憶昨秦山初見時,十分嬌瘦十分痴,席邊款款吳儂語,筆底纖纖稚子詩。

交尚淺,意先移,平生心緒訴君知。飛花逝水初無意,可奈衷情不自恃。

③浙水東流無盡滄,人間暫聚易參商。闌珊春去羈魂怨,揮手征車送夕陽。

夢已散,手空揚,尚言離別是尋常。誰知詠罷河梁后,刻骨相思始自傷。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常雪梅、程宏毅)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