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熱心
1
足印:芋園
李小嘉敘說當年
著名花鼓戲表演藝術家李小嘉,是芋園的第五代。雖然在上個世紀40年代她出生時,“文夕大火”把芋園燒成一片廢墟,可從長輩和兄長們的敘述、自己兒時對芋園殘存的記憶,也大致了解“芋園當年”、“毛澤東與芋園”情景。
7月23日,她接受記者採訪時說:當年的芋園好大,東接定王台、北囊瀏正街、西去僅半裡路即為藩正街的藩台衙門。現在的水月林小區、東慶街、瀏正街、都正街、柑子園,還有長沙市公安局都在芋園內。民間有“頭頂鳳儀園,腳踏柑子園,中間就是李星沅(芋園)”的說法,其實,柑子園不過是芋園主人當年栽的一片柑林。解放初,她就在芋園殘存的“水跡”——瀏正街小學內池塘旁玩過。
當年的芋園,主人李星沅先后任雲貴、兩江總督、兵部尚書等,官居一品,被曾國藩譽為“八州作督”。這裡本來有一個“水月林”的廢寺,他發跡前曾在寺裡苦讀,做了20多年官后准備“一笑還山”,於1847年花巨款於廢寺的基礎上建筑芋園。
當年的芋園,景色怡人:亭閣花榭假山,幾近半園池塘﹔園內四周間或有叢叢小竹林、玲瓏雅致﹔景致間有卵石小徑、木制回廊蜿蜒相接﹔園內遍植名貴花木,令人賞心悅目。
建成芋園后,李星沅卻於一年多后在與太平天國作戰中病亡。他有一位五世孫叫李青崖,上個世紀初從比利時留學回國,任職於長沙高等商業學校,並在一師兼課,與楊昌濟、徐特立等人同事。楊等知道芋園空房較多,遂請李青崖向李家長輩商借。芋園中懷廬的一個院落,就成了一師的教師宿舍。住在這裡的一師教師有楊昌濟、王立庵、黎錦熙、袁吉六、方維夏,還有徐特立等。
李青崖與李小嘉同輩,是毛澤東的法文老師。“驅張”時,李青崖幫過毛澤東等的大忙。此為后話。
2
足步:楊家
毛澤東參加“討論哲學問題”
有回憶錄如此記載,1915年上學期,毛澤東在結束教室的課程后,匆匆往“李氏芋園”趕路,經南門口,到天心閣腳下,再往北走,來到瀏陽門正街,直進門頂上懸有“李氏芋園”牌匾的院門。
毛澤東來得最多的是修身教師楊昌濟家。青年毛澤東很欽佩楊昌濟,曾對人說:“弟觀楊先生之涵宏盛大,以為不可及。”后來更是說:“教員中給我最強烈的印象的就是一個英國留學生楊懷中(昌濟),過后我和他非常友好。他教倫理學。他是一個觀念主義(唯心主義)者,同時是一個品格高尚的人。在他的影響下,我寫了一篇文章,題目叫《心力》(《心之力》)。那時我也是一個觀念主義(唯心主義)者,我的文章大受楊教授的贊賞。給我那篇文章一百分。”而楊昌濟也稱贊青年毛澤東“資質俊秀若此,殊為難得”。
此時,他到楊家另一個重要活動是“討論哲學問題”。“為了使學生不囿於課堂知識,把學生從‘小課堂’引入‘大社會’,楊昌濟在芋園還組織了一個哲學研究小組,成員有黎錦熙、方維夏、徐特立和毛澤東、蔡和森等人……每逢星期日,這些人都要到楊先生家中來討論有關哲學問題……大家每次碰到一起,就把自己一個星期來讀書的心得拿來自由地進行討論,有時也隨手拿起旁邊一個人的日記看看。”
正是在這種交往中,楊昌濟認定毛澤東是自己理想中“強避桃源做大古,欲栽大木拄長天”的“大木”。不然,他不會成為毛澤東的岳丈,也不會在臨終之前,把毛澤東托付給章士釗——介紹毛澤東的“學、品、行”,贊揚毛是“海內人才,前程遠大。君不言救國則已,救國必先重二子(另一‘子’系蔡和森)。”
![]() | ![]() |
相關專題 |
· 毛澤東紀念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