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兵
井岡山上“彭家將”
在井岡山革命斗爭時期,來自湖南宜章縣碕石的以彭姓為主的一群男女青年,能文能武,打仗是英雄,宣傳是骨干,做群眾工作是模范,在軍中極為活躍,形成一個強有力的戰斗群體,被廣大紅軍將士和井岡山的群眾稱之為“彭家將”。而彭儒同志則是這個優秀群體中的杰出一員,也是這個群體中歷經劫難一直堅持斗爭到全國解放的唯一幸存者。
1928年1月,朱德、陳毅等率領南昌起義軍余部,由廣東進入湖南南部地區,在當地共產黨組織的配合下,發動農民在舊歷年關舉行湘南起義,起義軍佔領湖南宜章,並擊潰國民黨軍許克祥部的進攻。隨后,湖南南部郴州、永興、資興、耒陽等10余縣群眾也紛紛舉行起義。3月底,國民黨軍以重兵向湘南地區進攻。以宜章縣迎春鄉碕石村人為骨干的宜章獨立營,隨起義部隊在蕭克、龔階、李賜凡率領下,經騎田嶺、五蓋山向井岡山方向轉移。4月20日,途經資興縣龍溪洞時與毛澤東率領來接應湘南起義隊伍的井岡山部隊會合,成為第一支與毛澤東部會師的湘南起義隊伍。兩軍會師后,原碕石農軍被編為紅四軍第二十九團第二營第七連,連長蕭克,黨代表彭晒。彭暌、彭琦、彭嚴都曾擔任連黨代表。碕石村上井岡山人員共有160多人。他們都投入了建立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偉大斗爭。
1928年端午節,紅軍在七溪嶺與強敵決戰,第二十九團、第三十一團一營堅守新七溪嶺。蕭克連敢打敢拼,有多名碕石戰士英勇犧牲。蕭克腳負重傷,彭振雁排長冒著槍林彈雨把他背下。吳仲廉、彭儒懷揣手榴彈在陣地前向敵人喊話,以宣傳攻勢配合火力攻勢,取得井岡山斗爭時期最大的勝利——龍源口大捷。
原紅二十九團黨代表龔楚(后叛變投敵)曾在《我與紅軍》中回憶:“碕石彭家出了不少領導骨干……當時參加工作而起了領導作用的彭氏姊妹因工作最積極,故在紅四軍中有‘彭家將’稱號。‘彭家將’都是衡陽第三師范的畢業生,也是中共黨員或青年團員,參加紅軍后,對工作積極而熱情,意志堅定,對於軍隊的政治工作影響很大。”
“彭家將”在井岡山編唱宣傳過的歌謠:
紅米飯、南瓜湯,紫茄子、噴噴香,餐餐吃得精打光。天當房來地作床,娶個月亮進洞房﹔干稻草來軟又黃,“金絲被兒”蓋身上,哪怕北風和大雪,暖暖和和入夢鄉。
從井岡山到中央蘇區,“彭家將”艱苦奮戰,功勛卓著,有的成為黨和紅軍中的重要領導人。有30多人為保衛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和中央蘇區而英勇獻身,其中有代表性的有:
彭晒:碕石暴動主要領導者。先后任碕石特支書記、革命軍獨立營營長、紅二十九團第二營連黨代表等職,1929年3月犧牲。
![]() | ![]() |
相關專題 |
· 期刊選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