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共和國不會忘記——陽紅光和他的老紅軍肖像攝影

2013年09月23日15:45   來源:湖南日報

原標題:共和國不會忘記

鐘解連(1912.8.22—)湖南省平江縣童市鎮楊墩村人。1927年12月入黨, 1930年5月參加湘鄂贛邊區游擊隊,1934年因病安置治療,與部隊失散,還鄉。

童麥初(1914.4.25.—),湖南省平江縣童市鎮協洞村人。1929年3月參加紅五軍。“長沙戰役”中右手臂受傷被安置治療,與部隊失散,還鄉。

鐘慕桃(1916.10.2—2012.11.22),湖南省平江縣童市鎮月坳村人,1932年2月參加紅十六軍,1935年6月“麥市突圍”戰斗受傷被安置治療,與部隊失散,還鄉。

凌掌文(1918.1.8—),湖南省平江縣童市鎮石洞村人。1932年2月參加紅十六師, 1935年底因病被安置治療,與部隊失散,還鄉。

曾治生(1914.12.28—),湖南省平江縣童市鎮芭蕉村人。1934年2月參加紅十六軍, 1937年10月因病安置治療,與部隊失散,還鄉。1957年7月入黨。

魏楚芳(1917.7.17—2012.9.24),湖南省平江縣虹橋鎮大林村人。1934年2月參加紅十六師, 1937年底因病安置治療,找不到部隊,還鄉。

魏完武(1918.9.22—),湖南省平江縣虹橋鎮桃源村人。1934年7月參加紅十六師。1937年,國共合作后獲釋,找不到部隊,還鄉。

李典模(1924.11.29—),湖南省平江縣虹橋鎮張公村人。1936年3月參加紅十六師,在一次戰斗中被俘,1937年底國共合作后獲釋,找不到部隊,還鄉。

黃仿琴(1914.5.20—),湖南省平江縣大坪鄉新橋村人。1928年10月參加紅五軍,在一次戰斗中受傷被安置治療,與部隊失散,還鄉。

胡建華(1926.9.24—),湖南省平江縣虹橋鎮水口村人。1934年5月參加湘鄂贛邊區游擊隊, 1936年8月,在部隊中轉移失散,還鄉。

吳彩詠(1922.8.15—),湖南省平江縣長壽鎮桂豐村人。1933年2月參加紅十六軍,在一次執行任務時被俘,1937年國共合作后獲釋,找不到部隊,還鄉。

陳茂凡(1920.5.6—),湖南省平江縣黃金洞金塘村人。1932年5月參加紅十六軍, 1937年底因病安置治療,與部隊失散,還鄉。

童活香(1923.6.25—),湖南省平江縣木金鄉大橋村人。1935年9月參加紅十六師, 1937年6月戰斗失利,在部隊轉移中失散,還鄉。

余銀祥(圖右1922.11.22—),湖南省平江縣木金鄉下江村人。1934年4月參加紅十六師。在一次戰斗中被俘,1937年,國共合作后獲釋,找不到部隊,還鄉。

鐘翠娥(1921.9.24—2012.9.28),湖南省平江縣三墩鄉忠龍村人。1932年6月參加紅十六軍,在一次戰斗中受傷被安置治療,與部隊失散,還鄉。

蘇育生(1919.7.2—),湖南省平江縣三墩鄉中武村人。1930年10月參加紅十六軍, 1935年6月“麥市突圍”戰斗失利,與部隊失散,還鄉。

危鬆濤(1924.10.13—),湖南省平江縣思村鄉塘坊村人。1935年1月參加紅十六師,在一次戰斗中失利被俘,1937年國共合作后獲釋,找不到部隊,還鄉。

楊晏泉(1922.5.9—),湖南省平江縣福壽山鎮蘆洞村人。1934年5月參加紅十六師,1934年9月入黨,1937年底因病安置治療,與部隊失散,還鄉。

鐘耕深(1919.8.26—),湖南省平江縣三陽鄉小洞村人。1930年5月參加湘鄂贛邊區獨立師第二縱隊。“長沙戰役”失利后,與部隊失散,還鄉。1957年1月入黨。

杜斐文(圖左1926.9.22—),湖南省平江縣三陽鄉何公村人。1934年7月參加湘鄂贛邊區游擊隊,1937年底負責護理傷病員,與部隊失散,還鄉。 1952年10月入黨。

凌南清(1922.10.11—),湖南省平江縣城關鎮西街人。1932年3月參加紅十六師,1935年6月“麥市突圍”戰斗失利,與部隊失散,還鄉。

王友福(圖右1924.3.15—),湖南省平江縣南江鎮西街人。1934年4月參加紅十六師, 1935年10月“通城戰役”失利,與部隊失散,還鄉。

胡裕章(1919.5.2—2012.9.20),湖南省平江縣黃金洞鄉茶塅村人。1933年7月參加十六軍,在一次戰斗中受傷被俘。1937年國共合作后獲釋,找不到部隊,還鄉。

賴海生(1920.7.24—),湖南省平江縣加義鎮橫江村人。1932年6月參加紅十六軍,1935年6月“麥市突圍”戰斗失利,與部隊失散,還鄉。1956年1月入黨。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楊麗娜、程宏毅)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