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雲南省委員會
1982年1月,習仲勛同志(左二)在雲南考察工作。本報資料圖片
習仲勛同志是深受人民愛戴的杰出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是我黨、我軍卓越的政治工作領導人。在習仲勛同志誕辰100周年之際,我們懷著崇敬的心情追憶和重溫他在雲南考察指導工作時務實親民的風范,學習他心裡始終裝著人民群眾的優秀品格。
1982年1月14日,時任中共中央書記處書記、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的習仲勛同志到雲南考察指導工作,帶來黨中央、國務院對雲南邊疆各族人民的親切關懷。習仲勛同志在為期10天的考察中,傳達貫徹中共中央《關於嚴厲打擊經濟領域犯罪問題的緊急通知》精神,部署指導有關工作,推動雲南的改革開放事業沿著正確的方向健康發展。同時,習仲勛同志深入基層調查研究,充分肯定了雲南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取得的成績和經驗,對雲南的發展寄予了殷切的希望,給各級黨員干部和各族群眾以極大的鼓舞。
一、心系群眾體察民情,深入基層關注民生
深入基層,深入實際,團結同志,聯系群眾,是習仲勛同志一貫的工作作風和思想品格。在雲南考察工作期間,恰逢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春節。習仲勛同志深入玉溪、紅河、曲靖等地、州的7個縣市,進農村訪農戶,走城鎮看市場,先后同60多名干部群眾進行座談交流,向群眾問寒問暖,與干部群眾促膝交談,把黨中央、國務院的關懷和慰問送到各族干部群眾之中。在路南彝族自治縣(今石林彝族自治縣),聽說全縣有1萬多群眾的飲水問題沒有解決,他對隨行的同志說:要想辦法解決群眾的吃水問題,可以多搞些小水窖,雨天把水蓄起來,解決吃水問題。按照習仲勛同志的要求,當地干部群眾在各級黨委、政府的領導和扶持下,興修各種水利設施,大力解決群眾生產生活用水問題。經過30年的探索實踐,“五小水利”在雲南山區已經遍地開花,成為解決山區群眾生產生活用水困難的重要措施。
雲南農村是較早開展家庭聯產承包試點工作的地區。但是,由於部分干部思想認識不統一、工作不到位,全省農村面上的推進緩慢。建水縣曲江公社實行聯產承包責任制以后,群眾生產生活發生了巨大變化,群眾總結了“十大喜歡”:領導實事求是不一刀切﹔不搞政治運動,集中精力發展生產﹔尊重生產隊的自主權,不搞瞎指揮﹔建立責任制,不吃大鍋飯﹔放寬小自由鼓勵發展家庭副業﹔允許社員個人飼養大牲畜﹔開放集市貿易﹔糧食征購一定十年不變﹔修橋筑路﹔農科工作深入細致。習仲勛同志對基層同志結合實際探索出的好做法給予支持鼓勵,肯定“這種辦法好!”要求加大力度在面上推廣。習仲勛同志的鼓勵和肯定,消除了各級干部的思想顧慮。省委順應干部群眾的願望要求,當年組織9萬多名干部深入農村,配合各級黨委、政府積極推動,使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由試點的邊疆地區、民族貧困地區、內地高寒山區推進到全省廣大農村。全省實行承包責任制的生產隊在1982年底就達到91.7%。聯產承包責任制極大地調動了農民群眾的生產積極性,農村出現糧食增產、農副業全面發展的大好形勢。
習仲勛同志非常關心雲南農村民族地區的建設發展。當了解到部分地區農民群眾還沒有解決溫飽問題、邊遠貧困地區群眾生產生活上還有不少困難時,他說,我們要幫助他們富起來,要搞勞動致富,不搞歪門邪道。在調研中,對建水縣的同志反映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后,高寒貧瘠地區出現糧食增產多、油料增產多、交售糧油多、大牲畜增多、工副業收入多、社員儲蓄多、收回貸款多、商品銷售多,返銷糧減少、貸款減少、毀林開荒減少,農貿市場繁榮的“八多三少一繁榮”的好形勢,習仲勛同志大加贊揚,鼓勵基層同志要認真總結,大力推廣。
【推薦閱讀】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黨員學習微平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