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國人民剛剛度過“十一”長假,慶祝新中國成立64周年之際,我們懷著無比崇敬的心情,來到山川秀美的兩當,參加紀念習仲勛同志誕辰100周年暨兩當兵變歷史地位座談會。作為革命前輩的后代,我首先對甘肅省委、省政府對這次活動的精心組織和周到安排表示衷心感謝,向所有參加過兩當兵變和陝甘邊革命斗爭的老紅軍、老同志,向為革命事業作出巨大貢獻的老區人民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同時,我也代表母親齊心同志,向出席這次座談會的中央有關部委、解放軍總政治部、蘭州軍區和上海市委、陝西省委的領導同志,向來自全國各地的專家學者和新聞媒體的朋友們表示誠摯的問候!
推翻“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國,是無數革命先烈拋頭顱、洒熱血,前仆后繼、艱苦卓絕的奮斗換來的。陝甘兩省是中國共產黨在西北地區最早建立組織的省份,兩省的革命斗爭歷史是一個相互關聯的整體。從大革命時期到土地革命戰爭時期,在這塊紅色土地上,以劉志丹、謝子長、習仲勛等為代表的革命先驅,不畏白色恐怖,置生死於度外,響應黨的號召,深入發動群眾,積極開展武裝斗爭,有力地震撼了國民黨反動派在陝甘兩省的統治。其中,兩當兵變就是一次具有重要影響的軍事斗爭行動。
兩當兵變體現了革命前輩舍生忘死的斗爭精神。我的父親習仲勛從學生時代開始,就勇敢地投入了陝西渭北地區如火如荼的革命斗爭。他12歲入團,14歲在獄中入黨,因年紀小投身革命,被當地群眾稱為“都村三杰”之一。1930年2月,年僅16歲的他,不顧失去父母雙親的巨大悲痛,冒著深入敵營的巨大危險,受黨組織委派,到陝西長武縣國民黨部隊做兵運工作。他機警干練,講究策略,同先期進入這支部隊的其他幾名共產黨員秘密建立黨組織、發展黨員,后擔任營黨委書記,肩負起了領導兵運工作的主要責任。1932年4月2日,乘部隊在陝甘兩地換防之機,在陝西省委特派員劉林圃的協助下,營黨委果斷決策,在甘肅兩當縣發動武裝兵變,並將兵變后的部隊改編為中國工農紅軍陝甘游擊隊第五支隊,他任隊委書記。陝甘游擊隊第五支隊千裡轉戰,計劃與劉志丹部會合。但在東進途中,遭敵重重圍堵,多次激戰,損失嚴重,終因寡不敵眾被打散。此后的幾十年當中,父親不止一次地談到兩當兵變,他說:“兩當兵暴是一次具有重要政治、軍事意義的革命暴動。之前,我們進行了一段比較完整的兵運工作,其方針是比較正確的。”兩當兵變雖然最終遭受挫折,但其意義深遠。
推薦閱讀: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黨員學習微平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