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沙場建勛業 風范銘青史——紀念楊勇同志誕辰100周年 

中共湖南省委黨史研究室

2013年11月01日16:13   來源:湖南日報

在和平建設時期,楊勇同志為鞏固新生的人民政權,抓好部隊全面建設也建樹頗多

新中國成立后,1950年1月,楊勇就任貴州省人民政府主席兼貴州軍區司令員,擔負起領導貴州省軍民開展土改、征糧、剿匪、反霸、恢復生產等工作任務。他率部實行軍事打擊、政治瓦解和發動群眾相結合的方針,進山剿匪,共殲滅瓦解敵匪特武裝10萬余人,平息了貴州匪患,使貴州社會秩序很快恢復,人民政權得到鞏固,群眾生產和生活有了保障。

1950年底,楊勇進入南京軍事學院高級系學習,兼高級系主任。1951年4月,他調任總高級步兵學校副校長,同年10月任第二高級步兵學校校長,為培訓軍隊干部,做出了成績。1953年4月,他奉命出征抗美援朝,歷任中國人民志願軍第二十兵團司令員、志願軍副司令員、司令員等職,光榮地履行黨和祖國人民賦予的國際主義義務,同朝鮮人民結下了深厚的友誼。他屢建奇功,創造了金城戰役“打談結合”的典型戰例,使敵人再也不敢輕舉妄動。

1958年9月以后,楊勇歷任北京軍區司令員、黨委第一書記,副總參謀長等職。他組織部隊開展群眾性的練兵活動,不但注重培養和提高戰士們的政治覺悟和軍事技能水平,而且把增強戰士們的文娛水平、能力當作一個重要任務。這種“文武雙全”的帶兵方法和腳踏實地的良好作風,受到黨中央和毛澤東同志的贊揚。英國的蒙哥馬利元帥在北京觀看解放軍某部的射擊表演后,敬佩地說:“中國軍隊從士兵到將軍都是最優秀的,我要告誡世界軍隊,切忌和中國軍隊在地面上交手。”

在“文革”中,楊勇遭到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團的殘酷迫害,仍在艱難困境中頑強抗爭。1972年7月,在毛澤東同志等親自過問下,他得以重新出來工作,任沈陽軍區副司令員,新疆軍區司令員、中共新疆自治區委員會第二書記等職,對加強邊防和部隊建設,維護民族團結,做出了貢獻。1977年9月,他任副總參謀長、中央軍委戰略委員會第二主任,協助鄧小平主持總參日常工作,深入揭批“四人幫”,為總參432人平反昭雪,為52名軍以上領導干部恢復名譽,使許多同志重新走上了工作崗位。

在改革開放時期,楊勇同志為人民軍隊革命化、現代化、正規化建設,為加強戰備,保衛祖國,作出了重大貢獻

在改革開放時期,楊勇歷任中央軍委常委、副秘書長,總參黨委第二書記、中央書記處書記等職。他胸懷全局,善抓大事,堅決貫徹執行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為人民軍隊的“三化”和國防建設嘔心瀝血,作出了重大貢獻。

1979年1月,他前往雲南邊境地區馬關、河口一帶視察,向鄧小平同志等匯報視察雲南前線的情況,提出作戰方案建議。在對越自衛反擊作戰中,除了參加軍委重要會議,他幾乎每天都在總參指揮中心了解戰況,指導並及時解決作戰中的問題,維護了祖國西南邊疆安定。

1980年1月,出任軍委常委、副秘書長后,他更加重視部隊建設,尤其重視機場、海島等戰場建設,不僅考慮未來作戰需要,而且注意照顧平時的民用。他參與全軍“三化”建設方針政策的制定和重大問題的決策。3月,他除了協助總長抓全盤工作外,還參與主管作戰工作,多次陪同總長到西北、華北、東北、西南和海南島等地勘察地形、了解情況。1981年12月,他兼任中央邊防工作領導小組組長,提出了全國邊防體制改革的方案,被中央很快批准實施。

1982年初,他被確診為肺癌,仍帶病主持總參日常工作,對全軍和總參機關建設提出了重要意見。病重期間,還在醫院裡聽取匯報,叮囑有關部門的同志,一定要保持邊境地區的穩定,搞好生產生活建設,使邊境群眾能夠聽到中央的廣播,看到中央的電視。彌留之際,他想到的是“不要再浪費國家和人民的錢了!”始終保持大無畏的革命氣概。

精神永駐,風范長存。楊勇同志永遠是后人崇尚和學習的楷模

1983年1月6日,楊勇同志在北京病逝。時光荏苒,滄海桑田,他雖然離開我們已經30多年了,但他的光輝業績和重大貢獻,深深銘記在我們心中,他的崇高風范和對家鄉人民的關心永遠值得我們學習和追思。

楊勇同志具有實事求是、求真務實的優良作風。無論是在戰爭年代,還是在和平建設及改革開放新時期,他都敢於堅持真理,從實際出發。在“文革”中,有人勸他揭發別人,他嚴肅地說:“這不行,一個共產黨員無論在什麼情況下,都要知一說一,知二說二”﹔在平反冤假錯案時,他不計個人恩怨,一再強調:凡是實踐檢驗是誣蔑不實之詞的,凡是作了不正確結論的,不管是什麼案件,不管在什麼時候,也不管是誰批准的,都要實事求是地改正過來,表現出一個共產黨員的坦蕩胸襟。

楊勇同志具有謙虛謹慎、嚴於律己的高尚情操。他功高不自傲,名重不自恃。1949年,他率部進軍大西南,途經家鄉,熱情接待鄰裡鄉親,慰問烈士親屬,告誡大家:不管任何時候,做任何事情,都要從整個國家和民族利益去考慮才對,我們共產黨無論職位高低,都是人民的勤務員,不能搞光宗耀祖的事。1982年,他對約稿編輯有針對性地說:寫回憶錄要留有余地,寧肯不足,也不要過頭,更不能吹自己,一切功勞歸於黨,歸於人民。他對親屬要求十分嚴格,教育子女做人要有骨氣,不能養尊處優,在生命垂危時,仍囑咐他們依靠自己去生活,努力為黨工作。

楊勇同志具有心系群眾、服務人民的公仆本色。他始終認為人民的利益高於一切,時刻牽挂群眾冷暖。在主政貴州期間,他看到一些群眾生活極為困難,甚至還衣不遮體,難過地流下了熱淚,要求干部樹立“功在黔民”的思想,繼續“為人民流血汗”。他在軍隊長期擔任要職,但從不搞特殊化,數十年如一日。他每次外出視察,不准設宴招待,不搞專場演出,不住地方賓館,不坐臥車,隻坐吉普,始終保持了人民軍隊普通一兵的本色。

沙場馳騁建勛業,錚錚鐵骨留清香。今天,我們紀念和緬懷楊勇同志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就是要學習他們的革命精神和崇高風范,繼承和發揚他們的光榮傳統和優秀品質,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大力推進“四化兩型”建設,為實現中國夢的湖南篇章、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而不懈奮斗。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常雪梅、趙晶)
相關專題
· 開國上將紀念館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