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熊英熊燕撰文紀念開國將軍熊晃誕辰百年:為爺爺而歌

2013年11月07日16:39   來源:新疆日報

原標題:為爺爺而歌

我(熊燕)沒有姐姐那麼幸運地在爺爺膝下長大。我跟隨父母在工廠的家屬區度過了童年。直到現在,我還保留著幼小時和爺爺親昵的感覺。那時,每逢周日和節假日,父母帶著我去爺爺家團聚。每次一進家門,爺爺就像唱歌一樣:“小燕子!回來了!”抱住我左親右親。我原有的畏怯感頓時消散殆盡。吃飯的時候,一張大圓桌,那時桌面上沒有轉盤,會有一二種魚肉之類的菜肴擺在爺爺面前,我可望而不可及。姐姐就不斷地給我夾菜,爺爺總是投以贊許的目光。爺爺曾經給我們講過“孔融讓梨”的故事,我們從小就養成了禮讓的美德,從來不為利益得失而爭執。

還是我上小學的時候,正好是假日,爺爺要去五家渠釣魚,帶著我去玩。我在車上依偎著爺爺,忽然想起經常遇到卻不懂其義的一個詞:“炎黃子孫”。便問爺爺“什麼意思?”爺爺興致勃勃地開講了,“中華文明五千年”……,講了一路。遺憾他那濃重的湖南鄉音,大多數我聽不懂。但我記住了“炎帝”、“黃帝”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始祖。后來,爺爺發現我對歷史有興趣,特意送給我一部《中國歷史人物大辭典》。

我10周歲那年,爺爺奶奶要在家裡給我過生日。那天,爸爸媽媽工作都很勞累,住的地方離爺爺家又很遠,所以就沒去爺爺家。我吃完媽媽做的面條就去寫作業,10周歲生日就這樣過去了。第二天我放學回家,聽說爺爺為我祝賀了生日。我以為有什麼禮物,高興異常,卻原來只是一張紙,又非常掃興。爸媽教訓我,爺爺身為老將軍,給你一個10歲的小不點親筆寫信祝賀生日,你要牢牢記住好好珍藏。我再看爺爺工整清晰的手書:“燕子:你沒有回來過生日……你雖然還是十歲的小孩,懂得抓緊時間學習……小孫女將來是會很有出息的。希望你成才,為國家做出貢獻。爺爺奶奶生日祝詞”。爺爺說我“將來會有出息”,這句話鼓舞著我,學習更加努力,直到順利地考上大學。現在,爺爺這一手書影印件,載入爺爺遺著《瀏陽河與天山》。雖然時間過去了25年,但往事歷歷在目。我在想,如果爺爺當初給我的是個什麼禮物,早已損毀無存了﹔而我當初隻看做的“一張紙”,卻具有不滅的精神價值。

1996年,我高中畢業參加高考。那一年,解放軍信息工程學院在新疆有錄取名額,我放棄了其他選擇,將軍校作為第一志願。在忐忑不安的等待中傳來佳音,軍校率先將錄取考生的准考証號公布在《烏魯木齊晚報》上,我的考號正在其中。我第一時間跑去向住在醫院的爺爺報喜。那時,爺爺的病情已處於危重期,當他聽說我被解放軍信息工程學院錄取時,他眼睛忽然一亮,傳達出他內心的喜悅。過了一會兒,爺爺氣息微弱地問:“沒走后門吧?”我焦急地把報紙展開在他面前,“看!這是我的考號。我是參加全國統一高考,全憑考分。”爺爺拉著我的手,我感覺他又在說給我10周歲的生日祝詞……可是,躺在病床上的爺爺,這時已經沒有足夠的氣力言語了,隻聽到他用微弱的聲音迸出兩字:“好!好!”我心中漾起了溫暖和眷戀。入學后不久,傳來噩耗。我穿著新軍裝,趕回烏魯木齊,為爺爺送行……

今天,我要向爺爺報告:我大學畢業,被選派到總參某部(北京)工作,現在是校級軍官。我要像姐姐一樣聽爺爺的話:“再接再勵”﹔永遠銘記爺爺給我的生日祝詞:“為國家做出貢獻”。

我們親愛的爺爺,從農家子弟到將軍的革命人生,從解放新疆到終老天山的戍邊生涯,留下一部《瀏陽河與天山》,留下了戎馬一生的光輝足跡,也留下了永遠激勵我們的精神財富。遺著在誕辰百年之際出版,遠去的爺爺又回到我們面前,永在人世間,與我們全家人相依相伴!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楊麗娜、趙晶)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