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中華民國首任綏遠將軍張紹曾

2013年11月13日14:42   來源:內蒙古日報

原標題:中華民國首任綏遠將軍張紹曾

在這當中,發生了張紹曾對閻錫山集團從人事和財政上進行的一次打擊事件。當張紹曾得知塞北關監督劉懋賞因競選山西出席參議院的參議員而辭去行政官這一消息時,不等太原派人來,他先密電北京請由財政部直接派員接替,北京為了達到“逐步中央集權”,自然同意張的提議。於是,北京方面遂派安徽人士虞維鐸來歸綏任塞北關監督﹔副監督劉兆瑞則被張紹曾改派為新設的歸綏警察廳廳長,從此歸綏的財政大權便牢牢地抓在了張紹曾的手中﹔隨后,各縣知事中也有的被擠走而換成張紹曾的人。對於張紹曾的所作所為,閻錫山當然也不甘緘默,他除向北京以文電反駁外,又發動了兩位住在太原的歸綏紳士以綏遠代表的名義到北京作反對分治的請願。袁世凱於是把這件事交給總統府的統帥辦事處擬具解決方案。辦事處處長唐在禮是袁的心腹,自然是照袁的示意定出辦法,即民國三年實施的熱河、察哈爾、綏遠劃為3個特別行政區,由中央政府直接任命3位都統為3個區的最高軍政長官,以拱衛京師的后側背。這樣,從閻錫山方面來講,是削去了一個道﹔從張紹曾方面而言,晉綏分治、獨自建省目的也沒達到﹔而且綏遠特別行政區成立之日,也成為張紹曾綏遠將軍大位的交卸之時。

張紹曾在主政期間,還做了一件大事,就是籌備召開了具有重要政治意義的“西盟會議”。

1912年11月,俄國與外蒙古地方當局私訂《俄蒙協約》,其目的就是幫助外蒙古“自治”。由於分裂主義分子的煽動,綏遠將軍管轄的烏蘭察布盟和伊克昭盟,一直不同綏遠將軍往來,對立情緒和離心傾向很大。張紹曾為了盡快安撫兩盟,決定召開“西盟(兩盟通稱)會議”。他把兩盟盟長及所屬各旗扎薩克全部召集到歸綏,既防止他們繼續與分裂集團勾結,又便於共商開發兩盟大計。為確保兩盟13旗的盟長和扎薩克到會,張紹曾恩威並施,一面派兵強令其參加會議,一面請大總統批准,將烏盟盟長諾旺諾爾布由郡王升至親王。這一措施,既強化了張紹曾的權威,又贏得了人心。因而,除烏審旗外,其余12旗的扎薩克和兩盟正副盟長均按時到會。

1913年1月23日,西盟會議如期在西盟王公招待處召開,會期90天。會議通過了《西盟王公會議大綱》,共5條18款。其主要內容是:實行贊助共和﹔不承認俄國與庫倫之條件﹔請民國政府派兵保護西盟﹔籌劃蒙人生計﹔振興蒙人教育等。西盟會議維護了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避免了內蒙古分裂,成為我國民族團結史上的重要一頁,也是張紹曾的一大歷史功績。

會議期間,張紹曾曾經派人陪烏蘭察布盟和伊克昭盟的蒙古王公到北京進行“翊贊共和”,受到袁世凱的優厚禮遇及賞賜。蒙古王公在這樣出乎意料的恩寵之下,原來的狐疑一掃而空,被迫“翊贊共和”也變成自願“翊贊”了。

1914年4月,居心叵測的袁世凱將張紹曾調回北京軟禁起來,另委派以破壞灤州起義而出了名的潘榘楹為綏遠將軍(后被黎元洪撤掉)。1922年以后,張紹曾在唐紹儀、王寵惠、汪大燮三屆北洋政府內閣中連任陸軍總長。1923年,黎元洪任大總統時,張紹曾任北洋內閣總理兼陸軍總長,協商南北統一,為總統曹錕所忌,不久去職,退居天津。1928年3月21日,張紹曾在天津被張作霖的刺客殺害,時年49歲。(黎鬆 曉荷)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楊麗娜、趙晶)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