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讀《當學生,當先生,當戰爭領導者》:如何做一個好的領導者

 張素華

2013年11月25日14:18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黨的文獻》授權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獨家發布,請勿轉載)

[ 摘要]《當學生,當先生,當戰爭領導者》是1938 年8 月22 日毛澤東在中央黨校的講課內容。1938 年,抗日戰爭正在激烈進行,許多愛國青年從各地來到延安尋求抗日救國之道。為了培養這些青年,毛澤東多次到相關學校給他們講課,幫助他們分析形勢,指出辦法,樹立信心。在這次講課中,毛澤東以循循善誘的方式教育大家,要老老實實當學生,先了解客觀情況,經過縝密的考慮再下命令﹔要當沒有架子的先生,反復向群眾宣講抗日救國的道理、黨的方針政策﹔ 要當戰爭的領導者,懂得戰爭的道理,領導全國各地的戰爭取得勝利。75 年前的這場講話,充滿了哲學意味,至今仍然具有真理性價值。

[ 關鍵詞] 毛澤東﹔抗日戰爭﹔中央黨校﹔學生﹔先生﹔領導者

[ 中圖分類號] A841.3﹔C933.2 [ 文獻標識碼] A

《當學生,當先生,當戰爭領導者》是1938 年8 月22 日毛澤東在中共中央黨校講課時講的。講話的人早已逝去,聽講話的人恐怕走得也差不多了。但每當讀起它,講課人幽默詼諧的語氣和聽課人興致勃勃的樣子立刻躍然紙上,仿佛把我們帶回了75 年前的歲月。

1938 年,抗日戰爭正在激烈地進行。日本侵略者風頭正勁,1937 年12 月13 日攻陷國民政府首都南京,1938 年5 月19 日佔領戰略要地徐州。蔣介石遷都的重慶也開始搖搖欲墜。眼看著大片國土淪陷,全國上下籠罩在一片悲觀的氣氛中。這年5 月,毛澤東發表了《論持久戰》,全面分析了中日戰爭所處的時代,對比了中日雙方的基本特點, 駁斥了速勝論,更批駁了亡國論,回答了困擾人們思想的種種問題,在國內外產生了很大影響。由於中國共產黨凝聚人心的抗日救國的方針政策和英勇抗戰的模范行動,再加上毛澤東高瞻遠矚的抗日理論,全國各地不少熱血青年紛紛涌向延安。為了使這些青年迅速成長為能上前線,打日本的骨干力量, 延安辦起了很多速成學校。

縱觀毛澤東在延安的10 年,1938 年是他在各學校講課最多的一年。以《毛澤東年譜》為依據,這一年他總共講了30 次。考慮到毛澤東的活動沒有日志記載,估計講課次數會比30 次還要多。由於處在戰爭時期,主要任務是對日作戰,所以他講課單位最多的是抗大,其次是陝北公學,然后是魯迅藝術學院。在中央黨校講課,1938 年僅此一次。從毛澤東的講話內容判斷,中央黨校已多次請他講課,他一直到8 月22 日才來,所以在講話開頭就表示了歉意。

再看這一年毛澤東到各校講課的內容。他面對“不避艱苦,從很遠的地方,風塵跋涉,來此學習”的愛國青年,講得最多的問題,就是同學們當時急需了解和必須解決的問題,歸納起來主要有四個方面:

第一,生動深刻地幫助同學們分析形勢, 然后指出辦法和前途,使他們增強必勝的信心。比如:他告訴同學們形勢的確很糟,有人說中國必亡,甚至有人說中國亡了。然后他說:“我說不是全亡,城市亡了,鄉村未亡﹔大路亡了,小路未亡﹔白天亡了,夜裡未亡。”(毛澤東在延安陝北公學的講話記錄,1938 年3 月29 日。) 那麼怎樣辦呢?他又給同學們講: 我們的辦法就是“畫‘豆腐塊’,在大路附近畫‘豆腐塊’。在‘豆腐塊’邊上我們暫時沒有辦法,因為那是大路、大城市,被日本據有優勢武器的兵種佔領著,這就是說, ‘中國不是亡國,而是亡路’。日本得到了城市、大路的速決戰,也就得到了鄉村、小路的持久戰”。“從幾條大路來講,敵人包圍了我們﹔反過來,我們佔據了大路附近的許多‘豆腐塊’,我們就包圍了敵人。”(《毛澤東文集》第2 卷,人民出版社1993 年版, 第107、108 頁。) 毛澤東的這些話,對同學們來說,如醍醐灌頂,讓他們信心倍增。

第二,反復強調延安的學校與外面的大學不同,時間短,隻有幾個月,學不到很多東西。但有三樣是應該學到的:一是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這就是打日本﹔二是艱苦奮斗的工作作風,必須有這種作風才能打倒日本帝國主義﹔三是機動靈活的戰略戰術。有了這三樣東西,便能最終打敗敵人。這三樣東西,后來成了抗大的校訓,再后來成為人民解放軍的三大作風。

第三,告訴同學們抗日軍人必須具備三個條件:一要開展,就是在政治方面知大局, 顧大體。隻有了解大局的人才能合理而恰當地處理小的問題。即使是當排長的也應該有個全局的圖畫,這樣才有大的發展。他要求,“抗大要上戰略課,講大局大兵團的戰略”(毛澤東對抗大干部的講話記錄,1938 年3 月30 日。)。由此,我們想到,毛澤東當年偏於井岡山一隅,每次給中央寫報告都要涉及中國共產黨的大戰略,可以說,這也是他的經驗之談。二要積極,就是要有政治熱情和政治積極性。有了這種積極性就可以戰勝工作中的困難。三要有朝氣,就是要有蓬蓬勃勃向上發展之氣。這之后也成了他對青年人的要求。

第四,講了一些關於思想方法、工作方法、學習方法、領導方法的問題,強調了游擊戰的重要性,並希望同學們要有血戰到底的決心等。

這是在1938 年戰爭十分危急,全民團結抗戰的情況下,面對外來的青年學生,毛澤東頻繁給他們講課的大體情況。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吳思瑤、謝磊)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