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武軍
蕭鋒:江西泰和縣人,1916年2月7日生。1934年3月獲紅軍三等紅星獎章,參加了舉世聞名的二萬五千裡長征。抗日戰爭時期,參加了著名的平型關大捷、陳庄殲滅戰,和張欽、曹振國等指戰員率先開展了“麻雀戰”“地道戰”和“地雷戰”。解放戰爭時期,參加了解放德州、三打鄒平。而后在華東、中原戰場上,參加了萊蕪、孟良崮、皖東、皖西、豫東、沙土集、濟南、淮海、渡江、上海和金夏等戰役,是陳毅、粟裕得心應手的“阻擊王牌”。在戰爭實踐中,他研究發明的“貓耳洞”,在陣地防御中起到了重的要作用,減少了不必要的傷亡。他組織趙明奎、劉天祥、曹振國等研究創造了“飛行炸藥包”,在二、三野的攻堅戰和打坦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此項成果還被《毛澤東選集》中列為解放戰爭中的五大發明之一。全國解放后,曾任華東軍區裝甲兵副司令員,第一、三坦克學校校長,1957年調任北京軍區裝甲兵副司令員、顧問,1981年離休。蕭鋒是開國少將,一生打過1365次戰役、戰斗,六次負重傷,先后榮獲二級八一勛章、二級獨立勛章、一級解放勛章、一級紅星功勛榮譽章。1991年2月3日清晨病逝於北京,享年75歲。
2010年春天,筆者在《萬裡長征親歷記》一書(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96年版)中,發現蕭鋒所寫的《迎接紅二方面軍》一文。其中有這樣一段話:“1933年春天,我在江西瑞金洋溪中央蘇區馬克思主義大學高級班學習,任弼時是我們的老校長,這次見首長,感到格外親切,任政委把我向賀總和關政委作了介紹。”這段話為認定任弼時是馬克思共產主義學校首任校長提供了一份來自學員的証據。2011年,一本《蕭鋒征戰記》的問世(《蕭鋒征戰記》是蕭鋒的遺稿,由南溪、孫翊整理,中央文獻出版社2010年8月1日出版。本文引文出自此書第44—58頁。)更是讓人喜出望外。書中以8000多字的篇幅詳細記述了蕭鋒在馬克思共產主義學校的生活、學習、所見所聞,在若干方面彌補了中央黨校這段歷史史料的欠缺。
一、關於瑞金馬克思共產主義學校(即中央黨校)舊址
1、洋溪馬克思共產主義學校(即中央黨校)舊址也是列寧團校(即中央團校)舊址。《蕭鋒征戰記》寫道:“1933年2月底,結束了在列寧團校第一期學習后,少共中央決定選送我和王炳章、邱會玉等三位曾做過共青團工作的學員到黨校深造。”“黨校就設在團校老房子,我們由東房搬到北房就算報到了。”實際上是團校設在黨校老房子,因為這所房子1931年底(最遲1932年初)就是黨校的校址了。
2、洋溪舊址至少四處。現存的舊址是校部、辦公室,“學生宿舍和教室在村西頭兩家地主的大院。”還有一個“教堂(應為祠堂)改成的禮堂”。
3、黨校第一次轉移。1933年4月下旬,蔣介石常派飛機轟炸紅都瑞金,洋溪校址已暴露,曾炸傷了兩個老表,炸死了老鄉家的4頭豬。黨校從洋溪村轉移到下蕭區。學校的全部家俱隻有一些舊桌椅板凳床板,由蕭鋒同王炳章、闕廷俊3名學員負責釘好一隻木筏,從洋溪綿江河下水,運到下蕭區黃竹堪下新斤村,行程60裡。
二、黨校的列寧室
1933年4月26日,《紅色中華》第七十三期《紀念“五一”的准備》一文寫道:“該校俱樂部在總支委領導下,決定加緊牆報及列寧室工作。”列寧室是個什麼模樣,它有哪些功能呢?《蕭鋒征戰記》詳細介紹了洋溪中央團校時期的列寧室:“列寧室是用學員們捐獻的伙食尾子,再加上團校資助籌建、布置起來的。列寧室的正面牆上,挂著馬克思、列寧畫像﹔兩側貼著《國際歌》《工農暴動歌》等青少年愛唱的歌片,還有列寧的名言‘青年的任務是學習’等標語﹔室內擺放有《共產黨宣言》《共產主義運動中的“左”派幼稚病》等馬列著作,還有蘇區中央局主辦的《斗爭》《紅色中華》報,紅軍總政治部主辦的《紅星報》,少共中央主辦的《青年實話》等報刊。列寧室是我們業余學習的園地。每天晚飯后,學員們就三三兩兩的來到這裡讀書看報,討論戰爭形勢,學習文化。有時,我們還在這裡編快報,拉洋片,編歌曲,排練舞蹈,准備結業演出。這裡是我們互教、互學最愉快的場所。”黨校的列寧室與此大同小異,它兼有圖書館、俱樂部、會議室等多種功能。筆者推測,現存洋溪馬克思共產主義學校舊址的堂屋,很可能就是當年的列寧室。
三、馬克思共產主義學校第一期學員人數及第一期高級班學員
按照1933年3月12日《紅色中華》第六十期報道,馬克思共產主義學校第一期原計劃招收320人(三月班80人,四月班200人,高級班40人)。蕭鋒記載,1933年3月7日上午,教導處逐個點名編班時,學員實到125名,高級班共計35個人。戰爭年代學員不可能一次到齊。除高級班外,其他班學員很可能是陸續報到。《紅色中華》曾報道四月班畢業生150余人,假設三月班實到80人,加上高級班35人,第一期學員人數應該在265人左右。
高級班學員都是來自蘇區紅軍團以上、地方少共縣委書記以上的主要領導干部,班裡分三個小組。蕭鋒記載:“青年小組最小的是福建省兒童局書記賴大超,14歲,最大的也不過18歲,青年小組有我、闕庭俊、王炳章、譚啟龍、陳丕顯等9人,婦女小組有李貞、邱會玉、陳碧雲、彭儒等8人,成年小組有羅桂華、余立金、辛原林、王逸群等l8人。”高級班班主任是楊尚昆同志,班裡支部書記是職工總工會的處長、成年組學員戴波淘。學校成立了少共總支(團總支),蕭鋒任團總支組織委員,兼做班裡團的工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