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黨史頻道

人生的底色是追求真理——專訪劉志丹獨女劉力貞

記者 呂其慶

2013年12月06日15:44    來源:《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三秦大地就是我的根

1948年,19歲的劉力貞已經有了兩年的黨齡,成為延安大學校部秘書。這期間,她認識了后來的丈夫,當時在《群眾日報》工作的記者張光。

新中國成立后,國家急需各類專業人才,20歲的劉力貞選擇學醫,“父母都說過,革命就是為老百姓做好事,怎樣才能為老百姓做好事呢?在我看來,不僅要讓大家有吃有穿,而且應該有病能治,讓人們生活得健康幸福!”1949年,她離開母親獨自北上,先到哈醫大學習一年,畢業后,她不滿足隻能“開點阿司匹林和白開水”,后又選擇到沈陽的中國醫科大學醫療系繼續深造,這一學就是五年,畢業后,上海第一醫學院選拔副博士研究生,劉力貞以優異的成績被選中,成為10名入選者之一。這期間,由於學習緊張,她患上了嚴重的肺結核,不得不中斷學業,於1958年回到陝西,到西安市醫學院任職。

上世紀60年代,陝西遭遇百年不遇的大旱,省上派一支醫療隊到陝北重災區米脂縣巡回醫療。當時劉力貞結核病還未痊愈,經常發低燒,她拖著病弱的身體,擔任30多人規模的救災醫療隊隊長,風餐露宿地輾轉在溝溝壑壑的黃土梁,與老百姓同吃同住同勞動。採訪中,記者請她回憶當時治病情景,但老人搖搖頭,“太多了,具體的病例記不清了,那時候老百姓真苦,我們醫療隊隻能哪有病人就趕過去治,治完了又馬不停蹄往下家趕。在沒有手術台的情況,我讓幾個醫療隊員舉著燈泡為病人開刀。”

之后,劉力貞一直沒有離開三秦大地,盡管有好多調動的機會,但她都堅守在崗位上。1979年,陝西省第五屆人大工作會議補選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劉力貞作為區裡的人大代表參選,並高票當選。但劉力貞不願離開自己的業務工作,遲遲沒有去省人大履職,最終在1987年,58歲的劉力貞從業務崗位上退下來后,才到省人大常委會履新,主抓科教文衛工作。好多人認為,好不容易從業務崗位上退下來,應該頤養天年,但劉力貞卻更忙了,“大家選我是信任我,我不能辜負這份信任!”她一上任就往縣鄉跑,“那裡老百姓的日子不好過”。

有一年,一個叫“山丹丹”的小學生給她寫信,說村裡窮得辦不起學,自己很想上學。劉力貞看了信后心急如焚,立馬啟程趕到幾百公裡外的山區。眺望遠山,她眼裡噙著淚花,“沒想到,父親幾十年奮力改變的地方,今天還窮成這樣,孩子們連上學的基本條件都沒有”。劉力貞立誓要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她四處聯系,在任6年期間建起5座希望小學。並為緩解三元縣等地的旱情,協調有關部門為老百姓建起兩座攔河大壩。從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的崗位退下后,她又擔任老區建設促進會的會長,隻要對老區發展有利的活動她都要參加,堅持為老區發展發揮余熱。

從當時的熱血青年到如今的耄耋老人,幾十年來,她的腳步一直站穩在這片生養她的土地。老人說,“隻要心是熱的,腳步就是穩的”。現在老人有時唱兩句秦腔,她喜歡唱一段秦腔——《花木蘭替父從軍》,“勸爹爹放寬心村頭站穩,兒我有心中話稟告父親,遇國難我理應揮戈上陣,也為了盡孝道替父從軍……”

上一頁下一頁
(責編:張湘憶、趙晶)
相關專題
· 永遠的豐碑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