霞 飛
1980年3月2日,剛剛當選為中共中央總書記的胡耀邦在與羅瑞卿的秘書王仲方談話時,由衷敬佩、高度評價毛澤東寫的文章,說:文章還是毛澤東他老人家的好,你看《論持久戰》《實踐論》寫得多麼好呀!又深刻,又生動,簡直增減一個字都不行。其實,毛澤東寫的文章早就普遍受到人們贊揚,連蔣介石也說毛澤東的文筆好。的確,毛澤東寫文章,立意高遠,豪放大氣,文採飛揚,形成了獨特的風格。
少年練就好文筆
毛澤東成為文章大家,決非一日之功,他早在少年之時,就已經練就一手好文筆。
毛澤東幼年讀私塾時,還談不上寫文章,他對寫作發生興趣,當是1904年秋季,是時,他已經在關公橋私塾學了半年,老師是周少希。周少希喜歡寫作,也寫得一手好文章,毛澤東師從他讀書,開始對寫作感興趣。1906年秋天,毛澤東又到井灣裡念私塾,老師叫毛宇居,是毛澤東的毛姓同輩人,比毛澤東大12歲。他不僅寫的一筆好字,還做得一手好文章,在他的教學下,毛澤東對寫作更加關注,但那時他的寫作限於先生留的課業范圍,還談不上自己立意並寫出系統的文章。
毛澤東試筆自己獨立寫文章,到底是何時,寫出何作品?目前已無可考,但可以肯定的是,他獨立寫作文章,肯定早於他到長沙讀書時寫的作文《商鞅徙木立信論》。根據是1912年符定一先生對年僅19歲毛澤東的考核。
符定一,字宇澄,湖南衡山人,1877年生於書香世家,既較為全面地接受了傳統文化,又接受了西方文化,是飽學之士,畢業后任資政院秘書。后回湖南從事教育工作。1912年春,也就是符先生任湖南全省高級中學校長的時候,19歲的毛澤東從韶山來到長沙應試,以第一名的成績被該校錄取。符定一覺得一個鄉下青年,不一定有如此高的學識,擔心在他主持的學校中有“關系生”考入。因此,他親自復審毛澤東的考卷。當他看到毛澤東的考卷時,大為吃驚,毛澤東考卷中所寫文章,立意高遠,氣度不凡,文風也閎中肆外、縱橫捭闔,十分俊雅,連書法也屬上乘。符先生深為感染,但他又懷疑這樣好的文章是否真正出自毛澤東本人,於是,他決定要親自面試毛澤東。當傳達員把剛剛從湘潭鄉下來到長沙的毛澤東領到校長室時,符先生不禁大為吃驚:毛澤東穿著打了許多補丁的家紡土布衣服,腳上穿著草鞋,講著口音極重的韶山土話。他心裡暗自思量:這個鄉下土孩子能寫出這樣好的文章?符定一決定要好好考考他。在看似輕鬆的對話中,符先生向青年毛澤東發出了一系列問題,他的問題,上下五千年,縱橫八千裡,想從各個方面為難這位鄉下來的考生,看他是否真有學識。但是,不管符先生問什麼問題,毛澤東總能對答如流,並且頗有驚人之語,足見毛澤東知識淵博,思維敏捷,見解不凡。符定一不僅打消了懷疑的念頭,還認定自己發現了超凡脫俗之才。他以特有的伯樂之心,取出文房四寶,給毛澤東出了一個題目,讓毛澤東寫出文章。青年毛澤東稍加沉吟,即展紙揮毫,龍飛鳳舞,一揮而就,面呈符定一,符先生看罷這篇如行雲流水、立馬可待的文章,拍案叫絕,贊嘆不已。從此他“認定毛澤東是一位可堪造就的大器之材,決心要好好地栽培”,鼓勵毛澤東學好古典文學、歷史、倫理學等,啟發毛澤東暢游在知識的海洋,通過語文老師柳潛把一部珍藏的《御批歷代通鑒輯覽》借給毛澤東課外閱讀。
上述史實說明,毛澤東寫得一手好文章,決不是從《商鞅徙木立信論》開始的。早在少年時代他就能寫得一手好文章,隻不過這些文章沒有留下來,而《商鞅徙木立信論》則在后來被發現原文原稿,人們便認為毛澤東寫得好文章的標志從這篇文章始罷了。
從文筆老到到文字激揚
再講《商鞅徙木立信論》。這是毛澤東寫於1912年的一篇文章,寫作時間在符定一先生面考青年毛澤東不久的當年6月,是毛澤東在湖南一師舉行的一次作文比賽中寫的。這篇文章在作文比賽中得了滿分,並奪得頭名。這是公認的迄今為止所發現的毛澤東最早的文稿,原件現藏中央檔案館。
從這篇文章中可以看到,青年毛澤東的文筆,已經相當老到。當年以寫文章見長的國文教員、晚清秀才、毛澤東的班主任柳潛看到這篇文章時,擊節贊賞,給予很高評價。他寫下的評語是:“實切社會立論,目光如炬,落墨大方,恰似報筆,而義法亦入古。逆折而入,筆力挺拔。歷觀生作,練成一色文字,自是偉大之器,再加功候,吾不知其所至。力能扛鼎,積理宏富。有法律知識,具哲理思想,借題發揮,純以唱嘆之筆出之,是為壓題(點題)法,至推論商君之法為從來未有之大政策,言之鑿鑿,絕無浮煙漲墨繞其筆端,是有功於社會文字。”毛澤東的文章僅500字,柳潛的眉批和總評就有150字,可見他對這篇文章欣賞的程度。最后,全部獲獎作文報到校長符定一那裡審定,符校長不僅同意閱卷老師柳先生等人的意見,而且特地在毛澤東這篇作文的首頁上批了“傳觀”兩個朱紅大字。柳先生還極力向同仁推薦此文。同事們也一致認為毛澤東“才氣過人,前途不可限量”,完全贊同柳先生的高度評價。毛澤東的文章能夠得到這些當年寫文章高手的先生們如此評價,說明毛澤東寫文章的文筆已經相當成熟,由此反過來想:當年湖南的一些飽學之士對毛澤東寫文章,影響也是相當大的。
清末民初,文人寫文章,有一種半文半白的風格。這種文章有它的優點。採用此種文風寫成的文章,往往氣勢磅礡,立論精當,析理透徹,特別應該提到的是,這種文章,顯得十分老到,中國近世有成就的文人往往是寫這種文章的大家,梁啟超就是寫這種文章的代表之一。梁啟超嗅覺靈敏,立論鋒利,思想廣博,議論新穎,行文流利暢達,文思如涌,極富鼓動性。梁啟超筆鋒無數次打動過毛澤東,也一直為毛澤東所學習和效法。在學習和效法中,毛澤東在青年時代即已經熟練運用此種風格寫文章了,他寫的《商鞅徙木立信論》,明顯帶有梁啟超這種文風。
更應該注意的是:毛澤東寫的這篇文章,又有自己的新風格。他的文章中一開始就有“三嘆”:
吾讀史至商鞅徙木立信一事,而嘆吾國國民之愚也,而嘆執政者之煞費苦心也,而嘆數千年來民智之不開、國幾蹈於淪亡之慘也。
由此三嘆可見青年毛澤東已經關注國家民族大事,寫文章是針對國家、民族之積弊,目的是為國為民,因此,他起筆立意極高,著文完全是有感而發。而毛澤東憂國為民之立意也在文章中體現出來。他在文章最后議論道:
此誠我國從來未有之大政策,民何憚而不信?乃必徙木以立信者,吾於是知執政者之具費苦心也,吾於是知吾國國民之愚也,吾於是知數千年來民智黑暗、國幾蹈於淪亡之慘境有由來也。
毛澤東的老師也從毛澤東這篇文章中看到青年毛澤東的逼人銳氣和洞察時代的深刻見地,柳先生不惜筆墨用“恰似報筆”來高度評價學生對於社會時事的關注。“報筆”說的是報上文章的筆鋒,此處指新聞評論筆鋒。柳潛不喜歡學生寫那些內容老化,與時代脫節的文章,一向引導他教的學生寫文章要有“報筆”之風。他的倡導和引領,為青年毛澤東關注時代風雲而寫作雄壯闊氣的文章,后來又再進一步,隨著自身走向波瀾壯闊的時代而文筆也轉為激揚豪放,埋下了重要的伏筆。毛澤東最終成為文章大家,毫無疑問,得益於柳潛先生對“報筆”風格的激賞,他的鼓勵對青年毛澤東影響很大。毛澤東一直記著這件事。解放后,毛澤東曾向老師符定一打聽柳潛的下落,得知“此人早已謝世,子孫后代情況不明”,毛澤東深感遺憾:“可惜了。袁大胡子不喜歡的梁啟超式的新聞記者的手筆,是我向柳老師學來的。那篇《商鞅徙木立信論》,他給了我100分。”
青年毛澤東老到,觸及時政,言之有物的寫文章筆法,既有此前他讀書、寫作的積累,又受到湖南一師眾先生的影響,已經到了爐火純青的程度。當毛澤東走出校門,開始尋求救國救民之路,特別是他信仰馬克思主義后,他的文筆有了很大改變———從文筆老到變得文字激揚。隨之,他運用白話文多了,但也不是不用古語古文。他的文筆,明顯變為文字激揚,大氣磅礡。毛澤東1925年寫的《沁園春•長沙》這首詞中有這樣的句子:“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書生意氣,揮斥方遒。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糞土當年萬戶侯。”從毛澤東這些詩句中,我們似乎可以看到青年毛澤東胸懷大志奮發向上的風採。其中“激揚文字”一句,也標志著毛澤東寫作文章風格的改變和發展。其實,這也能夠從毛澤東早期寫作的文章中看到。他寫於1917年的一篇題目為《奮斗自勉》的文章中有這樣的話:“與天奮斗,其樂無窮!與地奮斗,其樂無窮!與人奮斗,其樂無窮!”意思是與天共同奮斗,與地共同奮斗,與人共同奮斗,遵循自然客觀規律,天和人共同前進,才能體會到奮斗的真意和無窮快樂! 這段文字的哲理是何等深刻,氣勢又是何等磅礡!1919年,毛澤東撰寫的《〈湘江評論〉創刊宣言》中有這樣的文字:
世界什麼問題最大?吃飯問題最大。什麼力量最強?民眾聯合的力量最強。什麼不要怕?天不要怕,鬼不要怕,死人不要怕,官僚不要怕,軍閥不要怕,資本家不要怕。
毛澤東在這段文字中的設問和幾不怕的回答,正是他文字激揚的體現,青年毛澤東用這種筆法,展現了他為國為民而奮然前行的銳氣。毛澤東與於1919年七八月間寫的《民眾的大聯合》一文同樣具有這種文字激揚的特點:
國家壞到了極處,人類苦到了極處,社會黑暗到了極處。補救的方法,改造的方法,教育,興業,努力,猛進,破壞,建設,固然是不錯,有為這幾樣根本的一個方法,就是民眾的大聯合……到了近世,強權者,貴族,資本家的聯合到了極點,因之國家也壞到了極點,人類也苦到了極點,社會也黑暗到了極點,於是乎起了改革,起了反抗,於是乎有民眾的大聯合。
在這篇文章中,毛澤東在文字激揚的基礎上,又加深了他析理深透的特點,他一一列出了各類人們的處境,講出聯合起來反抗舊制度的必要。
我們要知道世界上事情,本極易為,有不易為的,便是困於歷史的勢力———習慣———。我們倘能齊聲一呼,將這歷史的勢力沖破。更大大的聯合,遇著我們所不以為然的,我們就列起隊伍,向對抗的方面大呼。我們已經得了實驗,陸榮廷的子彈,永世打不到曹汝霖等一般奸人,我們起而一呼,奸人就要站起身來發抖,就要舍命的飛跑。我們要知道別國的同胞們,是通常用這種方法,求到他們的利益。我們應該起而仿效,我們應該進行我們的大聯合!
毛澤東這個時期形成的文字激揚加析理深刻的特點,后來成了他寫文章的重要特點之一。
在后來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的斗爭中,毛澤東的寫作,在已經奠定的基礎上,又在寫作實踐中不斷發展,寫下許多文章。這些文章,有論理的,有述事的,有新聞稿,有報告稿,還有公文、評論等等。這些文章,體裁不同,但都體現了毛澤東的特點,這些特點,形成了毛澤東特有的文章風格。
![]() |
相關專題 |
· 期刊選粹 · 紀念毛澤東同志誕辰120周年 |